“這是一項民心工程,我想全市的百姓都會支持。”市民劉佳對記者說:“現在市區企業多、汽車多,而且有些市民很懶,去啥地方都開車,幾分鐘的路程都不愿行走,這樣空氣能好嗎?”劉佳向記者表示,保護環境不是空話,要從自身的衣食住行做起。隨手關燈可節電,每月少開一天車,騎自行車更環保。其實很簡單,舉手投足間,環保就做到了。
“提高空氣質量總靠治理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僅難度大,成本投入也大,治標不治本。”市民要進廣表示,治理大氣污染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這樣的工程將造福子孫后代,需要全民參與。
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
網友清水覆舟:建議政府多修建街心小花園,綠化美化街道,另外住宅小區也應多種樹、種花,特別是物業不負責的老舊小區,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管起來,統一規劃種植。只有里里外外都綠化起來,才能打造真正的綠色之城、幸福之城。
網友環保衛士:保護環境關鍵在于人的意識。如果每個人都能從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我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這一切。如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損壞花木,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出門騎自行車或多乘公交車等,盡量以最低的生活消耗減輕對環境的污染。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的城市環境會越來越好。
(本報記者 高亮 麻國棟)
幸福生活
這個冬天沒有煤煙
“今天起碼是個二級天。”3月13日一早,家住開發區的馬秀珠一出門,就習慣性地對空氣質量作出個人判斷。這個習慣是從今年春節前養成的,那時她通過網絡得知了“PM2.5”,從此開始關注邢臺的空氣質量。
不僅如此,這個冬季對馬秀珠來說也很幸福,她再也不用半夜起來給自家的小鍋爐加煤了,因為她居住的小區有了集中供熱,她可以和眾多鄰居一樣,安心、暖和地睡到自然醒。而且,整個采暖期,家里再也看不到厚厚的爐渣灰。
“藍天、白云、陽光,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心情也會變得舒暢。”馬秀珠告訴記者,自從得知市區在進行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后,自己每天都關注有關的新聞,讓市區重現更多藍天白云、點點繁星,這樣的好事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權威信息
10月底實現市區集中供熱全覆蓋
百姓的幸福生活仍在繼續,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6月15日前,將新增供熱面積30萬平方米;8月15日前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0萬平方米;10月31日前實現市區集中供熱全覆蓋。在管道燃氣比重方面,6月15日前提高1%;8月15日前提高1%;10月31日前實現市區供氣全覆蓋。
與此同時,今年6月30日前,城區內所有早餐、夜市攤點一律停止使用煤炭等污染燃料,全部改用天然氣、液化氣、電力等清潔能源。
工業企業治理按最嚴格標準執行
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目前已對全市涉及到的55家企業逐家列表,并明確了具體的工作內容、時限要求等相關事項。按要求,原則上對燃煤鍋爐(爐窯)全部改用集中供熱或天然氣、煤氣等清潔能源,對暫不能接通集中供熱或供氣管網的,要全部采用高效除塵和脫硫設施;對粉塵排放企業要求完善現有除塵設施,提高除塵效率。
此次深度治理,還對相關企業涉及的廢水、噪聲污染等一并進行治理,并明確了相應的排放標準,均依國家相關規定的最嚴格標準執行。
開發區1274家小板材集中治理
昨日,在中興東大街恒祥復合木業板材廠內,隨著開發區火炬辦事處工作人員的一聲令下,吊車、鏟車等工程機械進入廠區,拆除煙囪、鍋爐等生產設備。
近一段時間,市開發區對轄區內不達標板材企業的小鍋爐進行集中拆除,截至目前共拆除小鍋爐46臺。據介紹,開發區將重點對轄區內的1274家小板材生產企業進行集中整治,對拒不治理入園的板材企業,將予以長期關停。
百姓心聲
眾望所歸的民心工程
PM2.5,一個陌生的環保專業名詞從去年冬天開始迅速走紅,這背后,是公眾對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迫切期待。
關注民生、回應呼聲。市委、市政府提出“還邢臺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戰略。與此同時,今年本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中,首次出現生態環境改善內容,旨在早日使邢臺再現“泉城”風采,成為山清水秀的綠色之城、生態之城。
一時間,拆掉部分單位小煙囪、搬走布滿灰塵的小板廠、擴大集中供熱面積……市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很快從政策層面進入到實際行動中。如今,市民們開始翹首以待,期盼“青山綠水”這一天早日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