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快報 - 制冷快報記者近日獲悉,2011年,遼寧省沈陽市投資10.97億元,實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程、供熱管網改造和拆除聯網三項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除了節能環保外,實施熱計量改造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熱用戶。按熱計量的新建節能住宅采暖費收費標準比非節能建筑低,原因在于達到相同的室內溫度,節能住宅消耗的能源更少。這樣,每個住戶分攤下來,費用要比非節能住宅少。
早在幾年前,沈陽市就已選擇在渾南新區的一些居民小區里試點安裝熱計量表,試點面積為20萬平方米。目前,每家每戶采集的數據成為相關部門推行熱計量的基本材料和依據。沈陽市逐步推廣分時分戶溫控裝置、計量裝置,通過調整溫控閥,減少能耗。建筑節能較好的住宅,可大幅度減少采暖費的支出。
收取基本供暖費的基礎是有供熱計量和溫控裝置。沈陽市規定,2010年9月1日后新建建筑辦理竣工驗收的工程,必須安裝供熱計量和溫控裝置,實現分戶計量,分室控制。對未安裝供熱計量和溫控裝置的項目,一律不予竣工驗收備案。《關于在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推行供熱計量系統的通知》等文件也規定了在民用建筑中強制推行供熱計量系統。強調的內容相同,首先是實行集中供熱的新建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要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和安裝供熱系統調控裝置、用熱計量裝置及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凡不按熱計量系統進行設計和不安裝經首檢合格熱計量系統的,不得辦理開工和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不準銷售使用;已經竣工的節能民用建筑,凡是實行集中供熱、未設計安裝供熱計量系統的,要制定計劃,分期進行供熱計量系統改造。
據制冷快報記者了解,2011年11月1日,沈陽市首部關于供熱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沈陽市民用建筑供熱用熱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對指導居民依法用熱、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進一步強化對供熱工作的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規范供熱市場秩序具有重要意義。該《條例》明確了保修期外,居民住宅樓外的供熱設施和樓內的共用供熱設施,由供熱單位負責。已經分戶供熱的住宅內供熱設施由居民自行管理,因供熱事故造成損失的除外,尚未分戶供熱的住宅內供熱設施,仍由供熱單位負責管理維修等。發生設備故障停止供熱的搶修時限,一般事故為6小時,較大事故為24小時,重大事故為72小時,并將實行供熱質量保障金制度,用于出現用戶室溫不達標、設施故障及無故停工等情況時,賠償用熱戶損失。
在法律保證的基礎上,2011年采暖期,沈陽市、區供熱行業管理部門以“用戶室溫達標”為重點,進一步加大對供熱工作的監督、檢查和考核力度,深入開展“規范供熱服務年”活動,細化工作時間表,進一步明確各階段的工作重點、工作措施和工作標準,確保按期完成供熱。
沈陽市的供熱標準是室溫達到18℃,而一些老舊住宅小區的用戶室溫很難達到規定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墻體保溫性能差、熱量損失大。“暖房子工程”就是通過提高房屋的御寒保溫能力來保證室溫達標,主要是對墻體圍護結構進行改造,包括外墻保溫、樓梯間門窗更換以及樓梯間保溫等。2011年,沈陽市正式啟動“暖房子工程”。三年內,全市計劃實施“暖房子工程”2000萬平方米。同時,中央財政用“以獎代補”的辦法,按照嚴寒地區每平方米55元、寒冷地區每平方米45元的標準足額撥付補助資金,地方各級財政部門也積極安排配套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