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島”的宏偉藍圖在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剛提出,青島市市政公用局立刻提出了與“大青島”相配套的“大市政”。40天后的市“兩會”,“大市政”已迅速落地成為多項具體規劃措施。26日,市政協委員、青島市市政公用局局長單強煒從供水、供氣、供熱、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方面,描繪了 2012年青島“大市政 ”即將邁出的第一大步。
3萬戶將實現“一戶一表”
“2012年,全市計劃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00公里。”單強煒說,這“100公里”將保證流到市民家中的水“源源不斷且水質優良”。年底前,全市滿足條件的3萬戶也將全部完成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
“2012年,供水的量和質都必須有明顯提升,這是硬性指標。”單強煒表示,今年將新建、擴建2座水廠,同建調節水池、加壓站6座,使市區的供水能力提高17%,保證全市年供水總量達到5.8億立方米,“這個數字,將是青島建市以來供水量的歷史最高點。”在水質監控上,一座全面采用國際一流技術水平的水質監測中心將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對水質的監測能力將從106項提高到240多項,實現原水、出廠水、管網水全程在線監測。
再發展管道燃氣7萬戶
“今年再發展管道燃氣7萬戶,只要是具備用氣條件的家庭住戶,全供上。”單強煒表示,為了保證供氣量足,今年將新建、改造燃氣管網230公里,再建10座天然氣汽車加氣站,開工建設重慶路、金水路燃氣環網工程,全市年供氣總量達到8.5億立方米。
最令單強煒感到興奮的,還是準備年內動工的燃氣蒸汽鍋爐。加快推進中石化山東LNG項目,建設以管輸天然氣為主的“多氣源”供應、全市“一主三支”和環膠州灣輸配、主城區“雙路”保障的大供氣管理體系。
老城區不再留一處“冷屋”
單強煒說 ,目前市內四區的供熱普及率達到了77%,其中居民供熱普及率達到了90% ,唯有老城區,至今仍有200萬平方米沒供熱。
為了解決老城區的供熱難題,市政公用局決定“北熱南供”,采用占地只有10平方米以下的箱式換熱站加快老城區供熱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要再建90座換熱站,其中老城區就有30多座。”單強煒說 ,年內還將新建、擴建福利院供熱站、李滄東供熱站等熱源項目6個,建設供熱管網410公里,市區新增集中供熱能力915萬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熱面積900萬平方米,基本解決老城區供熱問題。
建成最大垃圾中轉站
單強煒說,今年將有4個重要的垃圾處理廠建成,一個是全國最大的垃圾中轉站,日處理量可達4000噸,上半年就可完工運行;一個是日處理量2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預計9月份就投入使用,從根本上解決地溝油問題。同時還有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城肥處理廠的建成。
“這些建設項目完成后,青島的垃圾處理能力絕對在全國領先。”單強煒稱,年內還將新建、改造公廁 50座,密閉改裝建筑垃圾運輸車400輛,建成嶗山區、黃島區垃圾中轉站。到2015年,青島市區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達到100%,資源化利用率可達90%,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達到60%,城市主要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原生垃圾實現“零填埋”。
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0%
關于污水處理,市政公用局提出,在2012年內建設李村河中游污水處理廠和南海路、太平路排水泵站,擴建海泊河污水處理廠。“目前的污水集中處理率,市內四區已經達到了97%,市區達到90%,7區在85%左右,通過今年的治理,爭取7區的污水集中處理率到90%。”單強煒表示,到2015年,市區污水集中處理率將達95%以上,實現排水管網全覆蓋,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污水集中處理率國內領先。本報記者王媛 郝園園 李曉哲
■探訪
臺東供熱施工下月啟動
3月26日,青島熱電集團工程開發處綜合辦李主任告訴記者,去年,青島熱電對臺東片區中大成路以東到延安三路的片區實現了集中供暖,今年青島熱電還將在臺東的威海路東西兩個片區規劃施工供熱。
“威海路以東片區的范圍大體以威海路、大成路、臺東一路、臺東八路為界,這塊片區約有3500余住戶,供熱面積17萬平方米,威海路以西的范圍大體以威海路、順興路、長春路、臺東一路為界,這塊片區約有3000余住戶,供熱面積18萬平方米。”李主任告訴記者。
“除了臺東周邊,青島熱電今年還將對泰山路以東松山路周邊800余住戶進行供熱施工。”李主任說,這就是青島熱電按照市政公用局及市供熱辦的部署在2012年的新增供熱計劃。除了青島熱電,其他供熱公司也有自己的計劃,讓老城區住戶今年享受暖冬。
據介紹,今年4月,菜市一路將封閉施工,拉開臺東供熱施工的序幕。
記者 張同順 黃英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