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寒天氣,南方供暖成為今冬爭議的焦點。社會呼聲越來越高,而政府和行業正在南方供暖的道路上艱難探索。對于資源并不寬裕的我國來說,客觀冷靜地面對現實情況,選擇一條科學的、可持續的供暖之路尤為重要。
其實與外界紛爭相比,“南方供暖”這一話題在學界內的討論方向卻趨于大同——暖要供,但方式需商榷。而否定集中供暖,首先源于各種不經濟的表現。
據專家介紹,北方寒冷地區可形成180天以上甚至210天的供暖期,絕大多數地方供暖期都在百日以上。比較而言,南方部分地區供暖期甚至只有40多天。若為此建設高度復雜的城市管網系統,考慮到南方地下水位高、管網損壞率高等因素,投資巨大的集中供熱設施將大部分時間空閑,成本影響很大。
其實與外界紛爭相比,“南方供暖”這一話題在學界內的討論方向卻趨于大同——暖要供,但方式需商榷。而否定集中供暖,首先源于各種不經濟的表現。
據專家介紹,北方寒冷地區可形成180天以上甚至210天的供暖期,絕大多數地方供暖期都在百日以上。比較而言,南方部分地區供暖期甚至只有40多天。若為此建設高度復雜的城市管網系統,考慮到南方地下水位高、管網損壞率高等因素,投資巨大的集中供熱設施將大部分時間空閑,成本影響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