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供熱分戶計量的改革路線圖,與國家的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步調一致。聊城之所以進行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也是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
2007年至2010年是以供熱計量為重點的供熱體制改革的深化階段,恰逢“十一五規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從粗放式發展向節能循環經濟發展,節能減排也被確定為我國的戰略國策。但是,供熱采暖的能耗沒有明顯下降,是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并且浪費嚴重。主要原因是節能建筑沒有實施熱計量、居民行為節能意識差、供熱企業供熱技術和管理水平滯后。于是,國家把供熱體制改革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供熱計量改革上,并確定供熱企業在供熱計量改革中主力軍的地位。
2008年10月1日,《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實施,竣工的樓房要全部達到節能建筑的強制性標準,新建建筑的供熱系統從熱源到熱力站,再到戶內采暖設施,都要符合熱計量收費的要求,不能形成新的欠賬。尤其加強在設計、圖審、施工、監理、竣收五個環節的監管。目前,只有少數城市做到了新建建筑供熱計量設施不欠新賬,大量的新建建筑沒有安裝供熱計量裝置,或者安裝的是劣質低價的供熱計量裝置,無法實施計量收費。
《山東省供熱條例(草案)》已進行網上立法聽證,進入了立法討論程序。
根據該草案規定,將積極推行分戶計量用熱。新建建筑應當安裝熱計量和溫度調控裝置。對原有建筑供熱系統,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改造計劃,逐步實行分戶控制和熱計量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