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況
該小區是九五年由開發商建成的住宅小區,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分東西二區,各5萬平方米左右。建成兩年后,住戶進住80%以后,開始反映暖氣不熱的問題。小區的物業管理方也曾為部分樓號進行過改造,但效果不明顯、不穩定,不熱現象仍然存在。由于供熱方、大物業方(小區總物業管理)、小物業方(產權單位物業管理)、住戶方四者之間存在的經濟利益關系、職責分工關系等矛盾,使得解決采暖不熱問題數次擱淺,甚至連不熱的確切原因都沒有找到。受房屋使用單位的委托,我方從九九年采暖季起,對該小區的采暖情況進行了三個采暖季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從用戶室溫監控、管網及閥件的檢查、熱源運行情況的調查,并對所得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最終找到不熱的原因,據此對系統進行了針對性改造,提出設計方案,并據此進行了改造施工。經過兩個采暖季的運行后,證明改造效果良好。
2.跟蹤調查手段方法:
2.1用戶室內、外溫度的測量:
2.1.1選擇在外網末端樓中的幾個不同樓層、不同朝向房間,放置自記式溫度計,每一小時記錄一次室內溫度;其某測量日某間的室內溫度變化圖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測量日的室內平均溫度在16℃~18℃,滿足政府規定的最低采暖溫度要求,但感覺舒適性稍差。
2.1.2選擇測量地的室外溫度,用自記溫度計每一小時記錄一次室外溫度;并與氣象臺參數進行對照;
2.2運行情況調查:主要采用抄錄換熱站運行數據的方法,加上在換熱站定期檢查的實際運行時參數(與室內溫度同一時刻記錄)。
2.3管線實際流量的測量:采用超聲波流量計,將室外各計算管段實際流量測出,并將測量倒的數值與應有數值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最終確定管徑。
2.4對室內系統的檢查:采用供、回水立管溫度對比法,利用表面式溫度計,對供回水立管表面溫度進行測量,從而得到立管失調的情況,為工程改造設計提供幫助。

圖1室內溫度變化圖

圖2室外溫度變化圖
3.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3.1該小區建筑物的采暖熱負荷存在的問題:該小區為多層建筑,建筑墻體、窗體、屋面保溫性能較差,也未按節能建筑標準設計施工,采暖熱負荷經重新計算發現普遍偏大,造成建筑供給熱量不足。該建筑的平均計算熱指標在82w/m2以上。
3.2原設計和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3.2.1原設計中局部外線設計不合理,竣工圖與現場情況不相符,外管線各支路無閥門,不能進行建筑之間的供熱流量失調的調節。
3.2.2室外保溫層損壞嚴重,使原本不太富裕的供熱量,又有所損失。
3.2.3室內下供下回雙管系統局部設計不合理,造成個別用戶暖氣滯流,造成室溫失調。有的用戶只有一組暖氣散發少許熱量。在使用溫差對比法,對供、回水立管進行測量中,發現大約有30%~40%的立管,供、回水溫差不正常。
3.3設備管理及維修方面的問題:
3.3.1室內、外部分管線堵塞,閥門管件損壞嚴重,干線上閥門失效,無法進行調節。
3.3.2室內供暖干線的閥門也大部分損壞。
3.3.3在一些不熱的立管中,因物業和用戶對暖氣系統進行不正常的改造,造成新的失調。
3.4熱源供熱運行模式及管理問題:
3.4.1由于熱源采用人工單一控制一次回水溫度的運行方式,人為控制和管理不到位,調研中,我們經常發現供熱站的儀表系統,時好時壞,時開時關,無任何規律。當儀表不開時,運行人員手工進行參數記錄的做法也很不規范,有“看錯表、寫錯數”現象。在操作時,也存在有隨機性,在換熱站調研時,我們供熱量提出疑問時,操作人員就隨手擰了幾圈閥門。
3.4.2在二次循環的運行上,也存在問題,原設計中,二次循環是按單獨質調節設計的,使用幾臺同型號并聯,按三用一備或兩備設計,但在實際運行時,經常被改變運行模式,運行幾臺泵的時候都有,這就解釋了調研中,在室外溫度相對較高時,供熱量卻不足,造成室溫偏低的現象。
3.4.3供熱方希望住戶按高一級別的供熱模式交費,增大供熱量,住戶方不愿意,人為因素也影響到正常的供熱。
4.改造方案的實施:
根據上述調查到的原因,我方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工作,包括對采暖系統改造的設計、協調各方關系,建議合理的運行方案等,這樣做即減少了改造工作量,節約了費用,又減少了對現有住戶的干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采暖系統改造設計:
4.1.1室內系統的改造,從用戶入口閥門處開始。由于該建筑原采用下供下回雙管式采暖系統,為了減少對住戶的影響,原則上對立管不進行大的改動,只對住戶反映的從來不熱的立管,進行調整,盡量利用位于地下室干管的調整,解決立管的失調問題。我們首先將建筑的熱負荷進行重新計算,并按新的負荷重新設計了在地下室的供熱干管管徑,更換了入戶閥門,增加了分支調節閥,并對原采暖立管,進行了沖洗,更換調整了長期不熱的立管,改造后的系統,運行良好。
4.1.2室外系統的改造,從換熱站出口改起。我們將外線的熱負荷進行重新計算,并按新的負荷重新設計了室外供熱管網,調整了部分管徑,增加了分支閥門,選擇了聚氨酯做為管道的。該工程分為兩期建設,改造后運行良好。

圖3外網改造平面圖
主要參考文獻:
1.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2003
2. 《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2
3.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Jl9--87(2001年局部修訂)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