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備制造業仍將有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為此,中國專家提出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四大戰略,以“提高裝備工業產品開發和配套、集成能力,使裝備工業成為帶動經濟增長和出口的新一輪主導產業。”
這是國家宏觀研究院產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胡春力研究員在正于沈陽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提出來的。
據測算,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與GDP的比例仍將保持在30%以上,裝備制造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胡春力認為,在裝備制造業高速增長中,中國應首先促進核心企業成長,完善專業化配套體系,為裝備工業的提升和長期發展奠定基礎。有關部門為單個企業和單個項目制定改造規劃的做法要改變,增強開發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技術能力和提高整體加工制造水平。
其次,裝備制造企業應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完善生產組織體系。由于中國企業受到技術、資金和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有關企業必須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裝備制造業轉移的機遇,加大技術引進力度,加強核心企業及專業化配套體系建設。
胡春力還同時指出,目前中國一些設備產品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低,主要是由于缺乏在設備產品中應用微電子和信息技術,因此,中國應自主開發當今裝備工業的前沿技術與核心技術,以提升裝備工業。
此外,“必須用改革的方式構筑中國裝備工業的發展基礎,”胡春力說,“中國應強化核心企業的技術創新功能,弱化其生產加工功能,通過改革、搞活,形成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種經濟成分企業充分競爭的生動局面。”第二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于9月5日至10日在沈陽召開,與會的專家還提出,中國應著重發展數控機床、基礎件等基礎機械,紡織業、輕工業設備,成套設備以及集成電路和其他關鍵電子元器件生產設備等具有帶動作用的裝備產品。
目前,中國裝備工業已具備雄厚的基礎,初步開成門類齊全的裝備工業體系,具備一定的綜合配套和總成能力,許多裝備類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最突出的是技術開發能力不強和制造加工質量水平低。
四大戰略的提出,“是要從建立、完善有利于技術創新和提高加工制造整體水平的生產組織入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改善國際分工地位,推動中國工業化進程。”胡春力說。
這是國家宏觀研究院產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胡春力研究員在正于沈陽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提出來的。
據測算,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與GDP的比例仍將保持在30%以上,裝備制造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胡春力認為,在裝備制造業高速增長中,中國應首先促進核心企業成長,完善專業化配套體系,為裝備工業的提升和長期發展奠定基礎。有關部門為單個企業和單個項目制定改造規劃的做法要改變,增強開發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技術能力和提高整體加工制造水平。
其次,裝備制造企業應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完善生產組織體系。由于中國企業受到技術、資金和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有關企業必須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裝備制造業轉移的機遇,加大技術引進力度,加強核心企業及專業化配套體系建設。
胡春力還同時指出,目前中國一些設備產品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低,主要是由于缺乏在設備產品中應用微電子和信息技術,因此,中國應自主開發當今裝備工業的前沿技術與核心技術,以提升裝備工業。
此外,“必須用改革的方式構筑中國裝備工業的發展基礎,”胡春力說,“中國應強化核心企業的技術創新功能,弱化其生產加工功能,通過改革、搞活,形成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種經濟成分企業充分競爭的生動局面。”第二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于9月5日至10日在沈陽召開,與會的專家還提出,中國應著重發展數控機床、基礎件等基礎機械,紡織業、輕工業設備,成套設備以及集成電路和其他關鍵電子元器件生產設備等具有帶動作用的裝備產品。
目前,中國裝備工業已具備雄厚的基礎,初步開成門類齊全的裝備工業體系,具備一定的綜合配套和總成能力,許多裝備類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最突出的是技術開發能力不強和制造加工質量水平低。
四大戰略的提出,“是要從建立、完善有利于技術創新和提高加工制造整體水平的生產組織入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改善國際分工地位,推動中國工業化進程。”胡春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