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網絡化的迅速發展,給通信繼電器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在此種情況下,國際繼電器廠商紛紛加大在我國的投入力度,并且將高端通信繼電器生產線移至我國生產。面對如此形勢,我國民族通信繼電器產業迫切需要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勇創民族品牌。
國外公司不斷擴大在華生產規模
通信是繼電器的第一大應用市場,據統計,世界通信繼電器的銷售額約占繼電器總銷售額的25%。風險發展公司(VDC)的分析報告顯示,到2007年全球通信繼電器市場將達10.58億美元。
通信繼電器主要應用于程控交換機、網絡終端設備、安防設備、樓宇自控、儀器儀表、辦公自動化、工業自動化等領域,主要起到信號切換的作用。其中,程控交換機主要使用到第三、四代通信繼電器,是通信繼電器的使用大戶,約占通信繼電器總需求的50%以上。據統計,2005年我國程控交換機產量達7720.9萬線,對第三代通信繼電器的使用量在1億只以上。此外,網絡終端設備、音視頻設備等產品逐步從模擬化向數字化轉變,也給現代通信繼電器帶來廣闊的市場需求。
目前國內企業中除廈門宏發擁有第三代通信繼電器外,中國市場上高端通信繼電器的供給仍然主要集中在日本幾家大公司,包括歐姆龍、松下、富士通,還有美國TYCO等。鑒于看好中國龐大的高端繼電器需求前景,像松下、歐姆龍、TYCO這些跨國企業已陸續將高端通信繼電器產品——第三、四代通信繼電器生產線移至中國生產,并不斷擴大在華的生產規模。
向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發展
在繼電器生產領域,通信繼電器特別是第三代、第四代通信繼電器無疑是繼電器產品制造最高水平的重要體現。當前,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對通信繼電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技術要求,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要求業已成為通信繼電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通信設備的快速發展,安裝板空間不斷縮小,在不損害性能的前提下,小型化成為每個廠商面臨的必然趨勢。通信繼電器從第一代到第四代尺寸已從20mm×10mm×10mm降至10mm×6.5mm×5mm,體積縮小了6倍多。從第二代到第四代,通信繼電器功耗由200mW降至100mW,減小了50%,并且具有節能和記憶功能,有效地減少了整機電源的投入。
目前針對第四代通信繼電器制定的國際標準IEC61811-55對浪涌耐壓、絕緣耐壓及防護浪涌的絕緣間距以及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隔離均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良好的繼電參數一致性、高可靠性將使整機運行無誤。
第三、四代通信繼電器結構形式與第一、二代截然不同,采用含高能永磁體的雙線圈對稱平衡翹板式磁路結構,觸點點焊在帶料上后整體注塑,精度要求更高、更靈敏,用料要求也較高。
國產通信繼電器有所突破
面對技術不斷發展以及國外公司加緊中國布局的競爭壓力,中國民族通信繼電器產業將如何以待?
在通信繼電器開發生產領域,由于高端通信繼電器必須采用自動化生產技術,投入大,技術難度大,生產集中度高,我國長期處于落后局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國外先進企業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發出了第三代通信繼電器,如今第四代通信繼電器已逐步普及。而國內廠家僅從1999年開始才擁有了第二代通信繼電器的規模生產能力,當時廈門宏發率先從西門子引進了D2全自動生產線,之后寧波福特也從日本引進了P型生產線。據廈門宏發電聲有限公司介紹,為了在高端通信繼電器領域尋求突破,宏發通過自主開發,于2004年研制成功了第三代通信繼電器HFD3以及年產2400萬只的全自動生產線,一舉取得了16項專利,其中7項發明專利,徹底打破了國外長期對我國的技術和市場的封鎖。隨后寧波福特也投入力量研制NX型第三代通信繼電器。目前,國內企業除廈門宏發可規模化生產第三代通信繼電器外,其他廠家僅可小批量生產其他類型的通信繼電器。
國外公司不斷擴大在華生產規模
通信是繼電器的第一大應用市場,據統計,世界通信繼電器的銷售額約占繼電器總銷售額的25%。風險發展公司(VDC)的分析報告顯示,到2007年全球通信繼電器市場將達10.58億美元。
通信繼電器主要應用于程控交換機、網絡終端設備、安防設備、樓宇自控、儀器儀表、辦公自動化、工業自動化等領域,主要起到信號切換的作用。其中,程控交換機主要使用到第三、四代通信繼電器,是通信繼電器的使用大戶,約占通信繼電器總需求的50%以上。據統計,2005年我國程控交換機產量達7720.9萬線,對第三代通信繼電器的使用量在1億只以上。此外,網絡終端設備、音視頻設備等產品逐步從模擬化向數字化轉變,也給現代通信繼電器帶來廣闊的市場需求。
目前國內企業中除廈門宏發擁有第三代通信繼電器外,中國市場上高端通信繼電器的供給仍然主要集中在日本幾家大公司,包括歐姆龍、松下、富士通,還有美國TYCO等。鑒于看好中國龐大的高端繼電器需求前景,像松下、歐姆龍、TYCO這些跨國企業已陸續將高端通信繼電器產品——第三、四代通信繼電器生產線移至中國生產,并不斷擴大在華的生產規模。
向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發展
在繼電器生產領域,通信繼電器特別是第三代、第四代通信繼電器無疑是繼電器產品制造最高水平的重要體現。當前,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對通信繼電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技術要求,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要求業已成為通信繼電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通信設備的快速發展,安裝板空間不斷縮小,在不損害性能的前提下,小型化成為每個廠商面臨的必然趨勢。通信繼電器從第一代到第四代尺寸已從20mm×10mm×10mm降至10mm×6.5mm×5mm,體積縮小了6倍多。從第二代到第四代,通信繼電器功耗由200mW降至100mW,減小了50%,并且具有節能和記憶功能,有效地減少了整機電源的投入。
目前針對第四代通信繼電器制定的國際標準IEC61811-55對浪涌耐壓、絕緣耐壓及防護浪涌的絕緣間距以及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隔離均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良好的繼電參數一致性、高可靠性將使整機運行無誤。
第三、四代通信繼電器結構形式與第一、二代截然不同,采用含高能永磁體的雙線圈對稱平衡翹板式磁路結構,觸點點焊在帶料上后整體注塑,精度要求更高、更靈敏,用料要求也較高。
國產通信繼電器有所突破
面對技術不斷發展以及國外公司加緊中國布局的競爭壓力,中國民族通信繼電器產業將如何以待?
在通信繼電器開發生產領域,由于高端通信繼電器必須采用自動化生產技術,投入大,技術難度大,生產集中度高,我國長期處于落后局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國外先進企業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發出了第三代通信繼電器,如今第四代通信繼電器已逐步普及。而國內廠家僅從1999年開始才擁有了第二代通信繼電器的規模生產能力,當時廈門宏發率先從西門子引進了D2全自動生產線,之后寧波福特也從日本引進了P型生產線。據廈門宏發電聲有限公司介紹,為了在高端通信繼電器領域尋求突破,宏發通過自主開發,于2004年研制成功了第三代通信繼電器HFD3以及年產2400萬只的全自動生產線,一舉取得了16項專利,其中7項發明專利,徹底打破了國外長期對我國的技術和市場的封鎖。隨后寧波福特也投入力量研制NX型第三代通信繼電器。目前,國內企業除廈門宏發可規模化生產第三代通信繼電器外,其他廠家僅可小批量生產其他類型的通信繼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