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意大利的里雅斯特5月20日電(記者姜巖) 在此間舉行的第一屆國際科技媒體博覽會上,中國代表團受到廣泛關注。很多代表在不同場合說,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中國科技成就斐然,中國科技傳播成績可圈可點。綜合來看,與會外國媒體人員對中國科技以及科技傳播的看法集中在三個方面。
其一,中國依靠科技推動經濟發展。會議代表認為,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中國對科技的重視在經濟發展領域取得了很大回報,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是中國發展的重要一步。
其二,中國的科技傳播措施令人贊賞。中國2002年推出《科普法》,2006年發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年11月,中國又制訂了《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實施方案》。這一方案的目標是加大各類媒體科技傳播力度,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發揮互聯網等的科技傳播功能。與會的科技傳播工作者們對中國的這些政策措施表示贊賞。
其三,中醫是世界科技的一個寶庫。很多與會代表與中國代表團代表交流時,多次提到中醫。他們一方面關注中醫的重要性和科學性,認為中醫是世界醫學和世界文化的一個寶庫,另一方面他們也對中國國內目前關于中醫廢存的爭論感到不解。有的代表說,既然中國政府和科技界的主流以及公眾支持中醫的理論和實踐,為什么個別非專業人士通過網絡手段就能引發如此大的爭論?這種個別人以極小成本造成大影響的做法,是網絡時代的科技傳播新特點,非常值得研究。
其一,中國依靠科技推動經濟發展。會議代表認為,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中國對科技的重視在經濟發展領域取得了很大回報,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是中國發展的重要一步。
其二,中國的科技傳播措施令人贊賞。中國2002年推出《科普法》,2006年發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年11月,中國又制訂了《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實施方案》。這一方案的目標是加大各類媒體科技傳播力度,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發揮互聯網等的科技傳播功能。與會的科技傳播工作者們對中國的這些政策措施表示贊賞。
其三,中醫是世界科技的一個寶庫。很多與會代表與中國代表團代表交流時,多次提到中醫。他們一方面關注中醫的重要性和科學性,認為中醫是世界醫學和世界文化的一個寶庫,另一方面他們也對中國國內目前關于中醫廢存的爭論感到不解。有的代表說,既然中國政府和科技界的主流以及公眾支持中醫的理論和實踐,為什么個別非專業人士通過網絡手段就能引發如此大的爭論?這種個別人以極小成本造成大影響的做法,是網絡時代的科技傳播新特點,非常值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