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問題涉及千家萬戶,調整供暖價格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當前,西寧市冬季供暖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供暖價格與供暖成本的嚴重失衡。針對這一突出問題,西寧市發改委根據供熱企業申請,舉行供熱價格調整聽證會。參加聽證會的經營者代表、消費者代表、有關專家等就供熱價格調整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并提出建議。
供暖企業呼吁調整
聽證會上,西寧市供熱公司、省宏基交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明珠物業公司、紡織社區有關負責人等經營者代表說,隨著水、電、煤等能源價格不斷上漲,供暖企業運營成本連年增加,現行熱價與單位成本相背離的矛盾加劇,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及持續經營的能力。如西寧市供熱公司在去年的采暖期內,全年虧損達698萬元。對此,公司建議提高熱費收繳標準,建立健全“誰用熱、誰繳費”的制度,實現供熱的商品化、貨幣化,逐步推行“用多少熱、繳多少費”的熱計量方式。明珠物業公司的供暖成本也是逐年加大,2005年至2006年,供暖成本為624萬元;2006年至2007年,成本達723萬元;2007年至2008年,成本升至941萬元。企業虧損逐年增加,運營舉步維艱。
發改委認可:供暖價格與供暖成本倒掛
西寧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經核查,供暖企業反映的成本上升和虧損的情況是屬實的,目前解決供暖企業冬季供暖價格與成本費用嚴重倒掛問題已迫在眉睫。其中,供暖用天然氣價格從2001年的每立方米0.91元漲至2008年的每立方米1.07元,上漲幅度達17.58%。由于天然氣成本占整個供暖成本的68%,所以天然氣價格上調是影響燃氣供暖成本加大的最大因素,如果繼續按現行供暖價格運營,供暖企業將無法正常運營。由于煤價實行的是完全的市場調節價格,近年來漲幅過大,目前仍處于上漲趨勢,大塊煤已達到每噸900元,部分燃煤供暖企業的成本已接近或超過燃氣供暖成本。
消費者:熱價調整可以理解和接受
聽證會上,小區居民、退休職工、企業職工等消費者代表紛紛發言。大家認為,近年來水、電、煤價格上漲有目共睹,供暖企業常年虧損,勢必影響供暖服務質量,最終會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所以,適當上調供暖價格,他們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一位退休職工說:“我能夠理解供熱企業的苦衷,同意上調供暖價格,但我建議分兩年調整,今年上調一部分,明年再上調一部分,這樣大家會更容易接受。”一位家住省城虎臺小區的居民說:“目前的水、電、煤費用確實漲了不少,影響了供暖企業的正常運營,所以,調整供暖價格是必要的,作為消費者,我也對價格上調表示理解和贊成,但現在也有一部分人享受不到取暖補貼,建議政府能夠對這些人給予扶持。”一位來自路橋集團的職工說,在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供暖企業虧損是事實,所以,他同意采暖費上調。對于工薪階層而言,有政府的采暖補貼,上調供暖價格可以承受,但對于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來說就難以承受,建議政府也能夠給予適當的補貼。
其他消費者代表普遍建議盡快推行計量收費辦法,政府適當增加采暖費補貼標準,采暖費上調后,關注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等群體的生活。
消協:調整供暖價格很有必要
西寧市消費者協會有關人員表示,由于價格倒掛,一些供暖企業服務質量下降,導致近年來由于采暖服務質量引發的投訴增多,如消費者投訴溫度不達標、供暖企業縮短采暖時間等。可見,要想提高供暖企業的服務質量,就必須保證供暖企業的正常運營,這樣,消費者也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消協工作人員還建議,借鑒外省經驗,有關部門能夠盡快制定相關的條例,在供熱方與消費者發生矛盾時,能法制化、規范化解決問題。
專家:建議確定兩個收取標準
省社會科學院有關專家指出,作為政府,有必要對供暖企業價格實施監管,應隨供暖成本和市場價格變化適時對供暖價格作出調整,并積極引導、培育供暖企業發展壯大;作為供暖企業,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勢必影響企業經營秩序,企業虧損嚴重,服務質量必然下降,面對價格倒掛的局面,有必要調整供暖價格,這是可以理解的;從消費者的角度說,適當調整供熱價格應在消費者承受能力之內,從當前來看,政府相應給予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采暖補貼很必要,也應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個重點。此外,供熱企業也應采取辦法,降低供熱成本,如采用先進的供熱技術等。
專家認為,這次調整供熱價格的方案比較合理可行,同時,建議將居民供熱定價標準分開制定,如將工薪階層采暖價格定為一個標準,下崗職工采暖價格另制定一個略低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