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供暖期,長春市在東北省會城市中率先出臺了熱計量收費辦法,哈爾濱首個熱計量試點小區也開始正式啟動,東北熱計量開始破冰之旅。
熱計量推廣難在哪里
早在2000年,原建設部下發的推進供熱改革文件中,提出將供熱分戶計量作為發展方向。10年來,沈陽、哈爾濱和長春等東北主要城市在推進這項改革過程中卻屢試屢敗。
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前期系統改造和熱表安裝的費用誰來出?一塊熱表,從800元至3000元不等,讓供暖企業出,企業不樂意;如果讓居民自掏腰包,又會為熱計量的推行增加阻力。
為回避這些問題,近年來長春、沈陽、哈爾濱等試點熱計量的小區基本都是新建小區,按住建部的有關要求,交房前已由開發商提前將熱表裝好,但有些開發商安裝的熱表質量不高、測溫不準,造成退費糾紛。
此外,熱具有傳導性,許多感到熱計量收費不公平的用戶反映,自己家住在頂層的位置,外墻已凍透,暖氣肯定要比一般住戶用得多。
由此產生的就是計費標準問題。東北幾個省會城市多年試點,但始終沒有出臺一個權威的計費標準,供暖期結束后,熱計量收費成了一筆“糊涂賬”。
兩部制熱價開始嘗試
今年長春市在采暖期開始前出臺了熱價計算辦法,實行兩部制熱價。兩部制熱價的優點在于,收取基礎熱價調動了企業積極性,保護了供暖企業的利益,同時計量熱價給了熱用戶習慣和適應熱計量的過程。
不過,熱計量最終能否成功,仍然面臨很多變數。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長春市熱計量計費采取的是供暖期結束后“多退少補”的辦法,熱用戶的積極性是建立在“肯定能節能”的前提上,一旦出現按熱計量收費高于按平方米收費的情況,一些用戶肯定不滿意。
此外,處于頂層位置的住戶收費如何減免?這一問題還沒有在今年新出臺的政策中解決。顯然,東北大面積實施熱計量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