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慶原煤產量同比減少268.59萬噸,降幅為13.1%。這種情況,10年來都沒有出現過。
7月8日下午,重慶中梁山煤電氣公司南礦煤坪熱浪襲人。
幾名工人正忙著給堆積如山的煤炭灑水降溫,防止自燃。眼瞅著一陣陣熱氣從煤堆中冒出,銷售人員心急如焚。1萬多噸煤炭已經積壓了2個月,還沒有賣出去。
這并非個案。
5月以來,由于煤炭銷售不暢,重慶巫山縣、彭水縣、武隆縣、九龍坡區的國有煤礦,均出現程度不同的“脹庫”現象。6月底,僅重慶能源集團煤炭庫存就超20萬噸。
“脹庫”的后果就是停產,對于重慶煤炭企業來說,停產和半停產已經成為現實。上半年,重慶原煤產量同比減少268.59萬噸,降幅為13.1%。這種情況,10年來都沒有出現過。
存煤導致降價
5月中旬以來,彭水縣煤炭市場價格平均每噸下跌70元。而在巫山縣,每噸煤炭價格更是平均下降了100元。據粗略計算,重慶幾大產煤區縣的煤炭價格每噸平均下降了80元。
伴隨著價格下跌的,還有煤炭市場規則的改變——用戶更顯強勢。以重慶能源集團中梁山煤電氣公司為例,該公司用戶不僅提高了煤炭質量要求,在貨款支付方式上,也由現金轉為承兌匯票,直接導致煤礦現金收入減少。此外,重慶市一家大型鋼鐵企業拖欠的煤炭賬款多達7億元。截至6月底,重慶能源集團下屬五大礦業公司應收賬款超過10億元。
市場低迷之因
重慶煤價持續下跌,原因有四個。
一是外地煤炭入渝,對重慶本地煤炭銷量形成擠出效應。上半年,重慶市購進電煤793.93萬噸,同比增加403.93萬噸,其中來自四川、貴州、寧夏等地的煤炭就達230萬噸。
二是經濟增速減緩,用戶需求下降。6月底,國內重點火電廠存煤達到9300萬噸,可用28天以上,存煤量和可用天數均創歷史最高紀錄。重慶存煤量高達363萬噸,可用66天。重慶最大的煉焦煤用戶重慶鋼鐵集團存煤夠用45天。
三是火電減發,水電增發。上半年,重慶火力發電量125.68億千瓦時,同比減少27.49%。入春以來,降雨多,水電發電量達62.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72%。火電廠減少煤炭用量是煤價下跌的重要因素。
四是外購電對重慶煤炭市場造成沖擊。據重慶市經信委數據,上半年重慶外購電量76.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19%。其中,國家電網公司調集外電入渝,外購電量55.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2%。
重慶能源集團中梁山煤電氣公司黨委書記鄭發源透露,受煤炭價格下跌不止、銷售低迷、資金周轉慢等因素的影響,不僅民營煤礦紛紛停產,該集團五大煤炭生產企業的經營狀況也非常困難,有個別單位已經在向銀行貸款發放工資。
國有礦謀劃“越冬”
面對困境,為了保職工崗位穩定,保工資兌現,保安全投入,很多煤礦清理庫存,減少物資儲備,減少資金占用。有的煤礦還優化井巷設計,減少資金投入。僅重慶能源集團邵新煤化公司就多方面節支降耗200萬元,保證職工工資按時發放。銷售部門開始實行24小時全天候裝車發運,確保客戶能隨時裝運煤炭。
有關人士指出,重慶煤礦應該增強危機意識,內部節支降耗,挖掘成本潛力,走產業升級的路子。目前,重慶煤炭行業首個現代煤化工項目已經投產,中梁山煤電氣公司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的煤層井工導控氣化項目也通過技術鑒定,煤層氣大規模商業化利用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今年初,重慶市給國有煤礦下達了低價供應市內八家火電廠720萬噸電煤的指令性任務。但是,當國有礦調整采掘部署和產品結構、挖掘生產能力時,各主力火電廠的煤炭庫存卻高達253萬噸,火電機組全部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在“高庫低耗”的情況下,電廠為避免資金積壓,減輕經營負擔,對煤炭采購普遍采取“進耗平衡或全面停購”策略。在電煤庫存高、煤價下降猛、煤礦虧損的形勢下,適時調整外購煤、外購電政策,已經成為重慶煤炭企業普遍的訴求。
期盼減稅負
據重慶市煤炭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該市南川區2011年煤炭行業稅費征收入庫1.8753億元,比2010年增加4992萬元,增幅高達36%。
今年5月末,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國資委有關領導到國有煤炭企業專題調研能源保障能力時,國有煤礦的負責人紛紛反映:企業發展融資難度大,稅費負擔重,加上長期低價供應電煤,礦區民生方面沉重的社會職能包袱,致使國有煤礦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差,職工收入低,招工留人難。
煤礦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加快礦區社會職能移交進程,減輕不合理的稅費負擔,停止征收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幫助企業走出困境,防止能源價格大起大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