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石大溪地
土壤熱源可送熱制冷
近年來,我市正積極研究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方式。位于我市西部城區的藍石大溪地小區,年內將建成濟南首個地源熱泵、燃氣補燃等多元化供熱項目。濟南能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耿房介紹,與以前常說的抽取地下水源進行熱泵取熱不同,該項目將打井100米,冬季取用土壤熱源為小區進行供熱,夏季還可實現制冷。“小區一期6萬平方米共380余戶居民今冬將用暖,未來還將有二期、三期共20萬平方米供熱問題得到一并解決。”
為防止極寒天氣到來影響供熱效果,除地源熱泵設備外,小區還將安裝燃氣鍋爐及夜間谷電蓄熱設備進行補充供熱。
清雅居小區
中水供熱造景兩不誤
考慮到我市中水、污水干渠、湖泊及河道等水源較為豐富,污水凈化一廠、二廠周邊計劃建設設計規模共計300萬平方米的污水源熱泵供熱示范項目。據了解,污水凈化二廠附近將于10月份新建一處污水源熱泵能源站,今冬為清雅居30多萬平方米面積送熱。
理論上講,利用污水源熱泵設備,1萬立方米中水所產熱量可供熱5萬平方米面積。按照污水凈化二廠處理能力,該處能源站未來能實現供熱能力100萬平方米。耿房說:“能源站僅提取中水5℃熱源,用于供熱制冷,而水源還可繼續用作河道景觀用水使用。”
華山片區
多元化供熱正規劃
除了采用土壤熱源和污水源,空氣、谷期電等能源也具備供熱條件。例如,空氣源熱泵可利用空氣源制熱制冷,低谷電蓄熱利用夜間被稱為“廢電”的谷期電供熱,燃氣分布式三聯供則可利用燃氣能源進行冷熱電供應。
記者了解到,運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多元化能源供熱方式,不僅不增加環保負擔,還無需再受熱源管網制約。對于市民而言,仍將按照普通的供暖來交配套費和采暖費,并可自行調節溫度,通過供熱計量收費方式科學地使用能源。
耿房告訴記者,已有開發商提出多元化供熱需求,將根據小區情況量身定制供熱方案。目前,華山片區整體多元化供熱規劃正在修編,將結合片區住宅布局及用地規劃,開展熱泵(地源、水源、空氣源)、谷電蓄熱、燃氣補燃調峰等多元化供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