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看面積典型的大鍋飯
“白天小區的暖氣燒得特別差,手摸上去,也就溫溫的。白天我們都不在,但家里老人受不了呀,整個房間陰冷陰冷的,老人上了年紀,特別怕冷,在屋里也得穿著羽絨服,整天哆哆嗦嗦的。”路先生所在的北京通州某小區是集中供熱,按房屋面積繳納取暖費。“為什么用熱就不能像用水、用電那樣,想用多少自己說了算呢?”
路先生是在為不能調高暖氣溫度而發愁,而家住北京市松榆西里的王女士則在為不能關掉暖氣而抱怨。平常她與家里人上班后,家里就沒有人了,但暖氣還照常供著,造成很大的浪費,晚上回來,屋里特別熱,有時還要開窗散熱。“如果用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調節控制,家里沒人時將暖氣關了,晚上回家后再打開,這該節省多少能源呀。”
按面積收取供熱費的公共建筑,能耗浪費同樣很嚴重,尤其是辦公樓、學校,下班、放學、雙休日和元旦、春節以及寒假等室內無人的情況下,照常供熱。華北地區供熱期125天,其中節假日就有40天,占采暖期的30%,加上學校放假就達到65天,占采暖期的52%。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多少水、多少電,居民自己都可以隨意進行調節控制,根據用水量、用電量的多少來交錢。而用熱則正好相反,用戶沒有選擇用熱量的權力,只能被動接受,想多想少都不行,給多少用多少,按面積計算熱費,就像吃“大鍋飯”,無法反映供熱質量的好壞,也顧及不到用戶對用熱的個性化需求。
按面積計費的種種弊端已經越來越明顯,按用熱量計費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
2003年,建設部等8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逐步取消按面積計收熱費,積極推行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辦法”。2005年底,8部委再次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穩步推行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制度,促進供、用熱雙方節能。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須安裝樓前熱計量表和散熱器恒溫控制閥,新建住宅同時還要具備分戶熱計量條件;既有住宅要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熱計量方式,熱計量系統改造隨建筑節能改造同步進行”。今年7月,專門針對熱計量改革的《關于推進供熱計量的實施意見》再次強調了供熱計量收費的重要性,并為供熱計量收費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2006年采暖季前各地應選擇一定數量的政府機構辦公樓等建筑進行供熱計量改造;2008年采暖季前,政府機構辦公樓等建筑原則上應全部完成供熱計量改造,達到熱計量的要求。”
從這三個文件可以看出國家有關部門取消傳統的按面積計收熱費,實行熱計量的決心。而按用熱量計量收費是否就是每家每戶裝一塊熱量表,用了多少熱就交多少錢?3年的熱計量改革實踐證明,按用熱量計量收費改革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舊樓分戶計量 誰出改造的錢
11月22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北京白天最高氣溫只有6℃,3級北風讓天氣顯得格外陰冷。開始供暖已經十幾天了,北京光華里小區熱力站的韓廣強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熱力站的出水溫度和回水溫度。“今年,北京市有規定,屋里溫度低于16℃的可以向供熱辦投訴,但是如果高于22℃,我們就要被罰款了。”光華里小區建于上世紀70年代,共有20多棟樓房,市政集中供暖,按面積計費,供熱面積約10萬平方米。
“我們小區是老房子,供熱系統是串聯的,從五樓到一樓一根管,對每戶居民來說,臥室、客廳也不屬于封閉系統,達不到分戶控制、分室控制的條件。如果要實現分戶計量,分室控制,就要將采暖系統的垂直設計改為水平設計,將串聯改成并聯。這需要對樓房進行大手術,將現有的所有管道都拆掉,包括家里的暖氣片,再重新逐層安裝完整的回路。為防止水力和熱力失調,熱力站老系統還要加裝必要的控制調節閥門。管網改造得挨家挨戶,逐個改造,這將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一個單元有一戶不同意,改造就很難進行。”韓廣強大致算了一下,如果進行這樣的改造,每戶的成本大概需要十幾萬元。“這么多錢,誰出?讓用戶出,誰會愿意?換了我,我也不愿意呀。”
兩個改革試點 雙雙走了回頭路
山東濟南市的匯統花園和百花小區是按照建設部要求修建的新小區,修建時就配備了滿足分戶計量要求的雙管系統,每家每戶也都安裝了熱量表。作為濟南市熱計量改革的試點小區,匯統花園和百花小區從2003年開始進行供熱分戶計量試點。然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分戶計量供熱改革試點并未結出理想的果實。2005年,兩個小區均走上了按建筑面積交納采暖費的回頭路。
有的小區業主認為,分戶計量并沒有達到省錢的目的。百花小區的趙大爺說,由于是按用熱量交錢,平時他很注意節約,能不開暖氣就不開,不常待的房間溫度就調低點。但即使這樣省著用,一個冬天下來,熱表仍走了1.2萬個字,按每個字0.16元算,他76平方米的房子計量熱價就是1920元。加上供熱前預收的700元供熱費,共計2620元。而若按以前的辦法按建設面積算只需1500多元。按分戶計量交的錢比按面積計費交的錢還多,這使用戶失去了響應分戶計量的積極性。還有的業主反映,熱量表計量不準也影響了計量收費。有的表走得快,有的表走得慢,有的干脆停了,又不見物業來修,壞表也就成了擺設,無法發揮熱計量的作用。
“試點失敗的原因很復雜,分戶計量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綜合問題。安上了雙管供熱管道和熱量表就能實行分戶計量?關鍵還要看建筑本身是否能達到節能要求。跑風漏氣的房子怎么搞分戶計量?不保溫、不隔熱的房子裝再多表也沒用。不僅影響老百姓用熱,還會加大供熱企業成本,造成供熱企業虧損。單獨提出分戶計量問題沒有意義,應該從根本上探討建筑本身的節能問題。”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1341.586,24.74,1.88%)局宣傳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這樣說。
匯統花園和百花小區的分戶計量試點失敗了,同批進行試點的河南安陽市安泰苑和安慧苑兩個小區雖然仍在分戶計量的路上探索,但負責其供暖的安陽市益和熱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利軍卻感慨地說:“路走得很艱難。”
據李利軍介紹,安泰苑和安慧苑是安陽市推出的兩個熱力分戶計量試點,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分戶計量試點。兩個小區供熱面積達到44萬平方米,每戶安有一個熱量表。“從我們試點的情況來看,分戶控制、分戶計量對節能的效果應該是顯而易見的,用戶平均可以節約30%的熱量。”
實際問題一堆 個個都很棘手
但是,李利軍坦言,他們現在遇到的問題也不少,而且個個都很棘手。首先就是收費標準的問題。試點小區的熱費按“兩部制”收取,固定費和變動費。固定費占30%,這部分是不管你用不用熱都要交的,用于保證熱力部門正常運營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費用。變動費則按實際用熱量收取。李利軍說,目前國家尚未有明確的收費計量標準,如何科學確定兩者的比例也一直是困擾熱力部門的難題。
“表的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李利軍介紹,兩個小區安裝的國產熱量表當時的價格為每塊900元左右。由于熱量表的流量運轉頻率相當于水表的5倍,而且水溫、水質等因素都會影響表的壽命。用了3個采暖季,不少表就出現了問題,當地又沒有地方可以維修,必須找原表廠讓他們維修。“表的保質期是兩個采暖季,現在已經過了。我們只能將壞表寄過去,等他們修好了再寄回來。這一來一去需要多長時間,誰也不好說,這期間用的熱就沒法計量了,要再壞了還得這樣折騰。用戶對這點的意見特別大,但我們也沒有辦法。”
李利軍說,就算前面兩個問題都解決了,還有更難解決的,那就是戶間傳熱和用戶居住位置造成的交費差異問題。就拿戶間傳熱來說,熱的物理屬性決定了它具有傳導性,現在住宅建筑圍護結構,多采用磚混結構,傳熱率大約在60%左右。有人做過測試,當一戶80平方米的住宅停止供暖后,在其兩邊的相鄰住戶還保證18℃左右的室溫,停暖房間溫度也在10℃以上,這對周圍鄰居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另外用戶因居住的位置而造成交費差異較大,也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樓層之間、南北房之間、內部房間與外部房間的室溫與耗熱量都存在著差異。同樣面積的房間,位于頂層與位于中間層的房間要保持同樣室溫,耗熱量相差30%;而位于頂層北側角上的房間與中間層中間位置的房間,耗熱量相差2.1倍!如何保證用戶按用熱量計量交費的公平性?這也是目前分戶計量試點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分戶計量 不能一刀切
熱計量是否就一定要采用分戶計量?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的李銳認為:“熱計量就是用多少熱可以計量出來,這是相對以前那種供多少熱不知道,用多少熱不知道的粗放式供熱而言的。至于到底采用何種熱計量方式,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是每一戶都裝表計量呢,還是每棟樓裝一個表。不管是到戶計量還是到樓棟計量,都是熱計量的具體實施手段,都能達到熱計量的目的。”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氣調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黃維認為:熱計量與分戶計量之間不存在等號。分戶計量雖然是熱計量的一個發展方向,但不同情況應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就老舊式住房來說,如果全部進行改造,不僅成本很高,而且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造成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極大浪費,不太現實。這種建筑的熱計量可以采用樓棟計量的方式。熱計量的收費則應“記大賬不記小賬”,即熱力公司可根據一棟樓來收費,然后按較為合理的面積分攤結合計量分攤的方式進行,因為熱量不像煤氣、水、電那么精確,又存在戶間傳熱,很難精確計算每一戶用了多少熱。而且,采用在樓前安裝一塊計量表的方式也能夠達到提醒用戶節約能源的目的。
據了解,在供暖制度相對完善的歐洲,供暖收費也是多種方式并存的,主要采取按用熱量收費,但同時考慮建筑面積的收費方式,以避免熱量互導等情況帶來的計量誤差。分戶計量也是根據居民的職業特點、居住情況等靈活實行,如一個小區里居住的大都是教師,用熱的同質性較高,則只需在樓前裝上一只熱表即可。
“計量本身并不能節能,只有等建筑本身達到節能保溫要求了,該用的節能材料和節能技術都用了,才談得上用何種方式計量的問題。”黃維說。而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建筑保溫性能和供熱系統還存在諸多問題,節能措施的硬件還比較落后。據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會長涂逢祥介紹,全國城鄉既有建筑面積已超過360億平方米,其中按采暖建筑節能標準建造的只有1.3億平方米,所占比例不足1%,且只限于少數城市的居住建筑。與氣候條件接近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居住建筑單位面積采暖能耗為他們的3倍左右。
國家“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要節能20%,全國要節約2.4億噸標煤,其中建筑節能要達到1.01億噸標煤。要達到這個目標,熱計量與節能措施這兩只手應當緊緊握在一起,共同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