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供熱”能否常態化
近日,家住新區的魏先生有個煩惱——家里太熱了,室溫接近30℃。他告訴記者,入春后氣溫升高,家里的暖氣漸漸顯得“過熱了”,現在只能把家中客廳以外的暖氣片閥門全部關閉,窗戶也經常開著。
家住澗西區的王女士也說,近段時間家里的暖氣很熱,每天都開著窗戶。“這樣不僅感覺不舒服,而且有些浪費。”王女士說,一方面浪費了不少熱量;另一方面對于按面積收費的用熱戶來說,浪費了不少暖氣費。
根據《洛陽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我市市區采暖期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對此,一些熱用戶提出:我市供熱能否實現常態化的“看天供熱”?即每年入冬后,天氣冷得早就提前供熱,冷得晚就延遲供熱,供熱結束時間也是如此。
機械變靈活,節能又舒適
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09年,我市曾因大雪等惡劣天氣,延長了3天供熱期,這3天供熱費由市財政統一負擔;除此之外,其他時候的供熱時間未有變化。
洛陽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新區熱力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看天供熱”主要有兩大好處,一方面能夠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而且能為按面積收費的熱用戶節省暖氣費;另一方面,可以靈活供熱方式,讓用熱戶更加舒適地用熱,更人性化。
采訪中,一些供熱企業負責人坦言,無論從節能還是人性化服務方面來看,企業是歡迎“看天供熱”的,但我市“看天供熱”想要實現常態化,還面臨一些障礙。
缺少“看天供熱”標準。例如,對于氣溫連續多久低于多少攝氏度時開始供熱,連續多久高于多少攝氏度結束供熱等問題,沒有統一、權威的標準。
收費、退費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市供熱收費分為分戶計量和按面積收費兩種,均按照120余天的供熱期進行預收費,如果供熱期有變化,費用多退少補如何操作?
此外,也有供熱企業坦言,目前我市現行的熱價,是根據120余天的供熱期算出的平均價格,而在天氣較冷或較熱時的供熱成本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在現行熱價標準基礎上實行“看天供熱”,供熱企業難免會出現虧損情況。
健全“看天”機制,加快分戶計量建設
業內人士表示,我市要實現“看天供熱”,不妨借鑒外地經驗,形成合理機制。如2010年冬,北京正式實行“看天供熱”,如果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5℃,就上報市政府提前供熱;從當年10月中旬開始,北京市供熱辦就會同氣象局、財政局啟動天氣會商制度,密切監控氣溫變化。
河南科技大學教授席升陽認為,實行常態化的“看天供熱”,將機械化的供熱期轉變為彈性化供熱,重在市場化管理。建議將收費、退費等機制的制定全部交由供熱主體——企業負責;同時不妨借鑒油價自動調價機制這一模式,制定“看天”自動供熱機制。
此外,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是否“看天供熱”,對按面積收費的熱用戶影響較大,而對于分戶計量的熱用戶來說,可自由控制室內溫度,在不需要的時候關閉閥門,既節能又節約暖氣費。目前,我市新建住房全部采用分戶計量供熱設施,但舊有老建筑要想實現分戶計量,還需進行建筑節能改造,因此,建議加快推進我市供熱分戶計量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