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義區芍藥苑小區李女士家中,盡管室外溫度在0℃以下,但家里仍可穿著單衣。位于大門墻邊的溫控閥門設置在18℃,如果室內溫度達到18.5℃,開關會自動停止加熱,如果低于17.5℃,會自動開始加熱,最后以實際加熱時間為基礎進行一系列計算,得出供熱計量費用。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從去年8月起,新建民用建筑和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均應實行供熱計量收費,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一定范圍內調節室溫、靈活用熱,少用熱少繳費。本采暖季全市共有約1.37億平方米供熱面積實行了供熱計量收費,其中居民供熱面積達到6700萬平方米,占居民總供熱面積的10%,2015年這個數字有望再增加3000萬平方米。
對于此前媒體報道的“居民家中熱計量裝置安裝多年未啟用”的新聞,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完成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各供熱主管部門正在對其進行逐一核查,最后確定轄區內應該實行熱計量收費的項目清單。各區縣在本采暖季必須向社會公布轄區內應實行熱計量收費的住宅小區名單,可以通過傳統媒體公布,也可以通過網站公布。同時,市區供熱和城管執法部門將加大供熱計量收費的檢查和執法力度,對于供熱單位不實行供熱計量并逾期不改的行為,將對其處以3萬元罰款。
記者追訪
小小閥門一調 近半居民省熱費
從昨天開始,有關部門陸續對本市熱計量收費情況進行執法檢查。熱計量到底能夠為居民帶來什么實惠?
一大早,家住大興棗園尚城5號樓的李女士拉開窗簾,冬日暖陽高照,氣溫不算低,她隨手關小了窗邊暖氣上的恒溫閥。這個小小的閥門,讓李女士嘗到了實惠——自2010年小區實施熱計量改造后,李女士這套60平方米的房間按用熱收費,供暖費年均能省200余元。
暖氣可自調 節能又實惠
李女士家是一居室,客廳、臥室朝南。每個房間的暖氣片進水管上都裝了恒溫閥,調節閥門可以控制暖氣片水流量,調整房間溫度。屋外的管井內裝有熱量表,記錄用熱量。
“由于光照好,我家白天基本都把臥室和廚房的暖氣關掉,客廳和廁所暖氣調低,能節約不少。”李女士說。
本市自2010年起,在部分小區開始陸續試行熱計量收費,暖氣可以自己調節,多用熱多交錢,少用熱少交錢。試行期間,用戶先按面積預交供暖費,再按熱計量計費,就低不就高。
每年供暖季開始,李女士先按每平方米19元(燃煤供熱按面積收費單價)預交供暖費,建筑面積59.4平方米的房子共需1128.6元,采暖季結束后,按用熱量結算熱費。
熱計量收費由基本熱費和計量熱費組成。基本熱費按建筑面積每平方米7元(燃煤供熱)計算,李女士家的基本熱費為415.8元。她家一個采暖季的用熱量在3100千瓦時左右,按每千瓦時0.16元計算,計量熱費為496元,兩者相加為911.8元。一個采暖季,李女士家按用熱計費比按面積計費節省216.8元。“最多一次省了近300元呢,這些節約的供暖費將抵扣下一個供暖季的熱費,既節能又實惠。”李女士說。
大興熱計量 省下400萬
白麗軍是大興區供暖管理中心的收費員,她翻開厚厚的臺賬,棗園尚城小區不少住戶上一采暖季的供暖費都有結余。
據估算,2013年至2014年采暖季,棗園尚城1800余戶業主按面積預交熱費,以熱計量計費,四成業主節省了熱費,持平的住戶約四成,只有兩成住戶的用熱費用超過了預交熱費。“繳費多退少不補。”白麗軍說,“大家的熱費不會超過按面積收費。”
不僅僅棗園尚城,實施熱計量收費的小區中,嘗到甜頭的業主不在少數。大興區康莊路52號院共1800戶居民,60%的住戶節省了熱費,基本持平的占25%;興盛街187號院,共1500戶住戶,30%的住戶節省了熱費。總體情況看下來,熱計量小區近半住戶實際繳納的供熱費下降。
據白麗軍介紹,大興區供暖管理中心的供熱面積有900萬平方米,經過近兩年的熱計量改造,本采暖季熱計量收費面積將達到450萬平方米。從2010年至今,中心已經累計為居民退費400余萬元。
專家釋疑
哪些因素影響用熱?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黃維說,首先,保溫好的建筑,居民肯定用熱少。其次,同一建筑內,如果想維持同一溫度,靠邊角、頂層或底層的住戶用熱多,中間住戶用熱少;北向房間用熱多,南向房間用熱少;如果某戶人家冬季長期不住,設定的溫度偏低,那么他鄰居正常供暖就會用熱多。
熱計量收費的初衷是為了鼓勵用戶節能、促進供熱企業及時調控,目前實施的“多退少不補”的就低收費政策,就是為了確保熱計量收費后,居民用熱負擔不會超過按面積收費,以打消居民顧慮,鼓勵大家積極節能。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