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長熱集團工作人員虛席以待來訪者
作為我市最大的一家國有供熱企業,承擔著27萬多戶居民和1100余家企事業單位供熱的長熱集團,是如何在供暖季實現零接訪的?長熱集團總經理楊忠實道出了其中原委:“服務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始終堅持服務在先的原則,不斷提高企業服務能力和保障能力,把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消滅在萌芽中。”
重創新
引入“互聯網+供熱”
全新的“963963”服務電話24小時接聽群眾的投訴;170個換熱站268套系統建設智慧熱網,讓供熱更科學……在“互聯網+”時代,長熱集團開啟了“互聯網+供熱”的新模式。
今年,長熱集團打造的設計理念先進、功能齊全的指揮平臺系統投入使用,該平臺集多媒體顯示、視頻會議、應急搶險、調度指揮、客服受話等多功能于一體,全新的“963963”服務電話已上線,PC終端54點,手機APP終端500多點,24小時受理熱用戶的咨詢、報修、投訴,同時還可以與“12345”和“12319”實現無縫鏈接。
“這個采暖季,我們還創新實施了智慧熱網建設,該系統可及時調節全網絡的熱平衡,讓供熱更科學、熱量更均衡。”楊忠實告訴記者,智能熱網就是通過工業自動化、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的綜合智能供熱平臺系統,通過在供熱管網和居民家安裝智能監控設備,收集整個小區的供熱溫度數據,實現24小時測溫,并實時遠程向熱網調度中心傳送數據,系統可以及時調節全網絡的熱平衡,進一步解決末端用戶挨凍、近端用戶太熱的問題,讓各個小區的供熱溫度都能穩定達標。
夯基礎
互通聯網三大熱源
雖然長熱集團始終把保供熱作為第一要務,作為熱源單位,各熱電廠供熱管網均為封閉系統,如遇某電廠機組故障或例行檢修,難免造成熱網低溫運行,降低熱用戶的服務質量。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今年,長熱集團投資2.5億元,承建了長春熱電二廠與四廠熱網管線互通改造工程和長春熱電二廠與五廠熱網管線互通工程,三大熱源聯網后,長熱集團可根據智能化調度系統給出的各熱電廠供回水溫差進行熱量互補,為百姓解決冬季供熱的后顧之憂。這項管網互通改造,可使在熱網上的其他家供熱企業同時受益。
同時,長熱集團繼續加大新網工程建設力度,今年新建供熱管網7.5公里,新建泵站30座,并加快小鍋爐房的并網工作,先后并網小鍋爐房23座,拆除小鍋爐37臺,拆除鍋爐噸位155噸,為小鍋爐房并網鋪設管網6200多米,約75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并入集中供熱,提高了6095余戶居民的供熱效果。
多渠道
服務用戶不停歇
“多虧了長熱集團給我們小區全面改造更新了供暖管網,這個冬天我們屋里暖和多了!”家住解放小區的居民馬女士高興地說。
如何確保冬季安全、穩定供熱?楊忠實說,供熱是有時效性的,更是東北地區百姓生活的必要條件,所以處理供熱問題必須突出“早”和“急”,要早預防早解決,接到報修要突出“及時”兩個字,功夫下在平時,不能非要等到局長接待日這一天,要做到天天都是局長接待日。為確保對供熱問題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該集團建立固定測溫點2600多處,移動測溫點2000多處,增設遠程自動測溫點696個,可實現24小時實時室溫監控,以保證供熱室溫不足情況下及時調整,努力由達標供熱逐步向舒適性供熱提升。
每年,長熱集團都開展“冬病夏醫”,解決設施安全問題。今年共檢修設備、設施12589項,檢修鍋爐20臺。全年投資近12721.46萬元,完成大修改造項目95項,管網改造260處,更新供熱管網56公里。同時,長熱集團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從解決用戶實際問題入手,對上一采暖期投訴情況進行總結和整理,并集中人力對重點用戶、不熱棟號挨家挨戶進行走訪,查明原因后制定詳細的改造實施方案,共走訪不熱用戶480余戶,經夏季專項改造,完成了27棟不熱棟號及136戶不熱單戶的改造工作,截至目前,該集團2016~2017供熱期用戶投訴率較去年同期下降40%。 來源:長春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