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計計算數據的確定
1.1 室內設計計算溫度
臥室20℃,客廳18℃,衛生間22℃,廚房17℃。
1.2 傳熱系數及供暖負荷指標:窗、陽臺窗K≤4W/(m2·k),外墻K≤1.16W/(m2·k),樓梯間隔墻K≤1.83W/(m2·k),戶門K≤2.00W/(m2·k),屋面≤0.80W/(m2·k),不采暖樓板K≤0.55W/(m2·k),戶間墻K≤2.74W/(m2·k),戶間樓板K=2.83W/(m2·k);供暖負荷熱指標q=45~47W/m2。
1.3 戶間傳熱:
實施分戶熱計量的住宅,應按熱源為連續供暖的條件計算供暖熱負荷,其戶間傳熱量的計算可按基本供暖負荷的20%~80%計算[2]。經我們對各樓棟多次計算,最后確定為基本供暖負荷的45%。此部分戶間傳熱僅作為確定室內供暖散熱器選擇和計算室內管道徑的依據,但不計入室外供熱干管熱負荷和建筑總熱負荷內。
2 室內采暖系統
本設計各樓棟均采用水平單管串聯式系統,不帶跨越管和散熱器上部連接管。該系統的優點是系統簡單,管材、閥門及配件少,埋地管道與散熱器的連接均處在地面以上,在樓板墊層內無接頭。但系統的最大缺點是室內各組散熱器的熱量不能調節。本設計在計算和選擇散熱器面積的大小時均考慮到了溫降因素,因而從使用效果來看,室內溫度基本上滿足要求。本采暖季因各樓棟剛剛交付使用,未按熱計量收費,因而用戶反映室溫偏高,故采取由連續供暖改為間歇供暖,即便如此客戶對室溫還是表示滿意。
3 入戶裝置
3.1 系統采用戶用熱量表計量方式。室內系統入戶裝置包括供水管的鎖閉調節閥,水過濾器(濾網規格不低于60目),熱量表及回水管上的鎖閉閥等部件。建筑物入口回水總管上設平衡閥。
3.2 熱量表的選型要考慮到溫度、流量和承壓能力等與實際情況相匹配,并要注意其安裝空間的要求和流量傳感器的連接方式。
3.3 各建筑物熱力入口總熱量表的額定流量按系統設計流量80%選用,而戶用熱量表的額定流量按系統設計計算流量選用。
4 共用立管
4.1 本設計共用立管由建筑物入口分、集水器接出。最高層樓棟分設高、低區,各為12層;系統采用下供下回式系統,其立管頂端設自動排汽閥。考慮管道的熱脹冷縮,高區共用立管設波紋補償器。
4.2 除每層按戶設置分、集水器連接各戶系統外,一付共用立管每層連接的戶數不多于3個。
4.3 共用立管設在單獨或與給水管道合用的管道井內。
4.4 共用立管的回水管上設置平衡閥,可用作測量流量和平衡調節,這是達到系統平衡與穩定性的關鍵配件。
5 散熱器的選擇
選用散熱器總的要求是要兼顧體型緊湊,便于清掃,使用壽命長,美觀等特點。另外我們根據各房間使用性質的不同,如底層商業用房、人防、廚房等采用鋼制高頻焊翅片管散熱器;客廳、臥室、衛生間等房間采用銅管鋁片散熱器;這兩種散熱器均具備承壓高、散熱量大、耐腐蝕、美觀等優點。散熱器一般不設罩,只有在設有飄窗的房間內在有建筑裝飾時,才設散熱器罩。
6 管材及敷設
埋設在本層地面下墊層內的采暖管道采用交聯鋁塑復合管(XPAP管),在墊層內埋設管道的要求如下:
6.1 不應設置連接配件。
6.2 在無坡度敷設時,管中水流速度不小于0.25m/s。
6.3 上部覆蓋層的厚度和構造應避免因地面熱作用而引起開裂。
6.4 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在施工管道面層做管道走向標志,以防止地面二次裝修時受到損壞。
6.5 管道彎曲時應嚴格執行最小彎曲半徑的要求,交聯鋁塑復合管不小于5倍管外徑。
6.6 由墊層內接出管道和穿樓板、墻體的管道處,均需設塑料套管,便于管道熱脹冷縮。
7 供暖系統試壓及沖洗的要求
7.1 供暖系統安裝完畢,管道保溫之前應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本設計立管為鍍鋅鋼管和各層埋地敷設支管為鋁塑復合管系統,應在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壓力后以不滲不漏為合格。
7.2 暗埋在墊層內的鋁塑復合管在管道隱蔽前必須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8MPa,穩壓1小時內壓降不大于0.05MPa,以不滲不漏為合格。
7.3 供暖系統試壓合格后,應對系統進行沖洗,并清洗過濾器;沖洗以排水中不含泥沙、雜質,水色清澈為合格。
1.1 室內設計計算溫度
臥室20℃,客廳18℃,衛生間22℃,廚房17℃。
1.2 傳熱系數及供暖負荷指標:窗、陽臺窗K≤4W/(m2·k),外墻K≤1.16W/(m2·k),樓梯間隔墻K≤1.83W/(m2·k),戶門K≤2.00W/(m2·k),屋面≤0.80W/(m2·k),不采暖樓板K≤0.55W/(m2·k),戶間墻K≤2.74W/(m2·k),戶間樓板K=2.83W/(m2·k);供暖負荷熱指標q=45~47W/m2。
1.3 戶間傳熱:
實施分戶熱計量的住宅,應按熱源為連續供暖的條件計算供暖熱負荷,其戶間傳熱量的計算可按基本供暖負荷的20%~80%計算[2]。經我們對各樓棟多次計算,最后確定為基本供暖負荷的45%。此部分戶間傳熱僅作為確定室內供暖散熱器選擇和計算室內管道徑的依據,但不計入室外供熱干管熱負荷和建筑總熱負荷內。
2 室內采暖系統
本設計各樓棟均采用水平單管串聯式系統,不帶跨越管和散熱器上部連接管。該系統的優點是系統簡單,管材、閥門及配件少,埋地管道與散熱器的連接均處在地面以上,在樓板墊層內無接頭。但系統的最大缺點是室內各組散熱器的熱量不能調節。本設計在計算和選擇散熱器面積的大小時均考慮到了溫降因素,因而從使用效果來看,室內溫度基本上滿足要求。本采暖季因各樓棟剛剛交付使用,未按熱計量收費,因而用戶反映室溫偏高,故采取由連續供暖改為間歇供暖,即便如此客戶對室溫還是表示滿意。
3 入戶裝置
3.1 系統采用戶用熱量表計量方式。室內系統入戶裝置包括供水管的鎖閉調節閥,水過濾器(濾網規格不低于60目),熱量表及回水管上的鎖閉閥等部件。建筑物入口回水總管上設平衡閥。
3.2 熱量表的選型要考慮到溫度、流量和承壓能力等與實際情況相匹配,并要注意其安裝空間的要求和流量傳感器的連接方式。
3.3 各建筑物熱力入口總熱量表的額定流量按系統設計流量80%選用,而戶用熱量表的額定流量按系統設計計算流量選用。
4 共用立管
4.1 本設計共用立管由建筑物入口分、集水器接出。最高層樓棟分設高、低區,各為12層;系統采用下供下回式系統,其立管頂端設自動排汽閥。考慮管道的熱脹冷縮,高區共用立管設波紋補償器。
4.2 除每層按戶設置分、集水器連接各戶系統外,一付共用立管每層連接的戶數不多于3個。
4.3 共用立管設在單獨或與給水管道合用的管道井內。
4.4 共用立管的回水管上設置平衡閥,可用作測量流量和平衡調節,這是達到系統平衡與穩定性的關鍵配件。
5 散熱器的選擇
選用散熱器總的要求是要兼顧體型緊湊,便于清掃,使用壽命長,美觀等特點。另外我們根據各房間使用性質的不同,如底層商業用房、人防、廚房等采用鋼制高頻焊翅片管散熱器;客廳、臥室、衛生間等房間采用銅管鋁片散熱器;這兩種散熱器均具備承壓高、散熱量大、耐腐蝕、美觀等優點。散熱器一般不設罩,只有在設有飄窗的房間內在有建筑裝飾時,才設散熱器罩。
6 管材及敷設
埋設在本層地面下墊層內的采暖管道采用交聯鋁塑復合管(XPAP管),在墊層內埋設管道的要求如下:
6.1 不應設置連接配件。
6.2 在無坡度敷設時,管中水流速度不小于0.25m/s。
6.3 上部覆蓋層的厚度和構造應避免因地面熱作用而引起開裂。
6.4 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在施工管道面層做管道走向標志,以防止地面二次裝修時受到損壞。
6.5 管道彎曲時應嚴格執行最小彎曲半徑的要求,交聯鋁塑復合管不小于5倍管外徑。
6.6 由墊層內接出管道和穿樓板、墻體的管道處,均需設塑料套管,便于管道熱脹冷縮。
7 供暖系統試壓及沖洗的要求
7.1 供暖系統安裝完畢,管道保溫之前應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本設計立管為鍍鋅鋼管和各層埋地敷設支管為鋁塑復合管系統,應在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壓力后以不滲不漏為合格。
7.2 暗埋在墊層內的鋁塑復合管在管道隱蔽前必須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8MPa,穩壓1小時內壓降不大于0.05MPa,以不滲不漏為合格。
7.3 供暖系統試壓合格后,應對系統進行沖洗,并清洗過濾器;沖洗以排水中不含泥沙、雜質,水色清澈為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