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電閥門的情況
核電閥門是指在核電站中核島N1、常規島CI和電站輔助設施BOP系統中使用的閥門。從安全級別上分為核安全Ⅰ級、Ⅱ級、Ⅲ級、非核級。其中核安全Ⅰ級要求最高。核電閥門在核電站中是使用數量較多的介質輸送控制設備,是核電站安全運行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一座具有兩臺100萬KW機組的核電站有各類閥門3萬臺。
目前全球共有447個核電機組正在運行,總裝機容量為3.8億KW,約占全球總發電量的16.2%。有17個國家核電站裝機容量占其本國總發電量的25%以上。其中法國占77%,韓國占38%,日本占36%,英國占28%,美國占20%。在所運行的核電機組中,50%以上為壓水堆,其次有重水堆、沸水堆、石墨堆、快中子增殖堆、高溫氣冷堆。
核電站中閥門的數量分布以大亞灣核電站為例,核島部分占43.5%、常規島部分占45%、輔助設施占11.5%。其核島部分使用的各類閥門共有1.3萬臺。
以閥門配置情況看,截止閥占33.6%,隔膜閥占26.2%、球閥占12.8%。這三項占核島閥門的72.6%。從安全等級分布看,核Ⅰ級的僅有2.3%、核Ⅱ、Ⅲ級的合計有52%,而非核級的占了45.7%。
核電閥門在核電站中的投資比例占核電站建成價的1.6%左右。按嶺澳兩臺百萬KW機組核電站建成價35億美元計算,閥門投資為0.5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6億元。按國家核電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建核電站中閥門總投資累計將達到70多億元人民幣(若將材料等物價上漲因素考慮在內將達到近百億元人民幣)。
核電閥門的維修、更換費用在核電站維修總額中約占50%。一座具有兩臺百萬千瓦機組的核電站每年總維修費用將在1.35億元人民幣左右。閥門維修、更換費用每年達到約6700萬元人民幣。當我國運行的百萬千瓦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KW時,每年核電閥門的維修、更換費用就將達到6.7億元人民幣。
二、中國核電閥門水平
目前,國內已有19個企業獲得了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民用核承壓設備設計和生產資格許可證,可設計和生產核級閥門。其設計、生產閥門的種類有閘閥、截止閥、止回閥、球閥、蝶閥、彈簧式安全閥、調節閥、節流閥、隔膜閥、波紋管截止閥等。這19個企業中具備設計生產核Ⅰ級閥門的企業有五家(沈高、中核蘇閥、大高、上閥、上海良工、)。國內生產的供核電站用閥門大多是非核級和核Ⅱ、Ⅲ級閥門。
國內核級閥門研制起步于60年代初。到目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國內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核級閥門設計、實驗、制造、檢測能力,并為秦山核電站一期、二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核級和非核級閥門,為核電閥門國產化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國內已成功研制生產了壓水堆核島核Ⅰ級電動閘閥、止回閥;核Ⅰ級電動波紋管截止閥、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用核Ⅱ級電動波紋管鈉截止閥等具有較高水平的核級閥門。同時隨著國家發展核電政策的引導,這種能力正在得到迅速的加強和擴大。以中核蘇閥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沈陽盛世高中壓閥門有限公司、大連大高閥門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老企業,正在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進行人員技術培訓、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等措施提高企業核電閥門的設計、生產和實驗的水平以盡快適應核電閥門國產化要求的步伐,滿足國家核電逐步國產化的需要。一批新興企業的企業家具有戰略眼光,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引進人才、上設備、上手段、上管理,取得了(或正在取得)設計生產核級閥門的資格。這些都是中國閥門行業發展中的輝煌成就和可喜之處,只要持續這種發展勢頭,必將在我國核電閥門實現國產化過程中結出碩果--中國供熱信息網。
三、核電閥門的發展看法
根據中國核電站發展的大好形勢和核電閥門發展的現狀,為實現核電快速發展,核電閥門國產化,沈陽盛世高中壓閥門有限公司的于國良總工程師認為中國的閥門企業、行業和國家應采取措施解決影響核電閥門國產化的幾個問題:
1.盡快補充完善我國的核電閥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將現有的EJ、GB、按ASME、RCC-M標準補充完善,符合國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于國內核電閥門在設計、選材制造、檢驗等各個環節上能夠達到國產化。
2.整合中國閥門行業核電閥門的實驗、檢測和鑒定的設備和能力,資源共享,避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加快核電閥門的研制速度。
3.加強核電人才培養和引進核電技術的消化吸收,提高核電閥門的設計能力和水平。
4.增加軟件和硬件投資,保證設計、制造手段先進,零部件加工和整機裝配質量可靠。
5.強化焊接、無損檢測、熱處理等特種工藝人員的培訓考核。研究和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使零部件制造質量達到設計圖樣和標準規范的要求。
6.進行核安全意識方面的職工教育和培訓,加強核電閥門的設計、制造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