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濰坊中心城區供熱新政出臺 基本熱價降3.32元
我市三區兩部制供熱價格有了新調整
日前,市物價局對中心城區(奎文區、濰城區、高新區)兩部制供熱價格進行調整。居民生活兩部制供熱價格中的基本熱價由11.00元/平方米下調為7.68元/平方米,計量熱價由0.14元/千瓦時上調為0.17元/千瓦時。調整后,城區4萬多熱計量用戶今冬取暖費將有望更省錢。
新政策出臺
基本熱價降了3.32元,計量熱價漲了0.03元
12月1日,記者從市物價局獲悉,我市發布《關于調整濰坊市中心城區兩部制供熱價格的通知》,規定自2014年-2015年采暖期起,奎文、濰城和高新三區兩部制供熱價格有了新調整,實施范圍為三區內實行計量用熱的用戶。以蒸汽量計費的用戶按原辦法結算;未實行分戶計量的用戶,繼續執行現行按建筑面積收費供熱價格,原濰價格發〔2010〕18號文件同時廢止。
據了解,為加快推進城市供熱節能工作,我市從2010年起在中心城區試行兩部制熱價,供熱費按基本熱價加計量熱價結算。此次調整后,居民生活兩部制供熱價格中的基本熱價由原來的11.00元/平方米調整為7.68元/平方米,低保戶家庭采暖用熱基本熱價為3.68元/平方米,差價(4元/平方米)由財政承擔;計量熱價由原來的0.14元/千瓦時調整為0.17元/千瓦時。另外,非居民生活兩部制供熱價格中的基本熱價由原來的13.5元/平方米調整為9.36元/平方米;計量熱價由原來的0.17元/千瓦時調整為0.21元/千瓦時;調整后的價格為基準價格,供用熱雙方可在上下10%的幅度內協商確定具體價格,并簽訂合同或協議,到濰坊市物價局備案后執行。
調整后,供熱費用結算將繼續實行“多退少不補”,費用計算公式為:用熱費用=基本熱費+計量熱費,其中:基本熱費=基本熱價×計費面積;計量熱費=計量熱價×用熱量(以上計費面積為房產證建筑面積)。在結算時,先按建筑面積和現行供熱價格計算熱費一次性預收,供熱結束后,按供熱計量收費高于按建筑面積收費的部分,不再向用戶收取;低于按建筑面積收費的部分,在供暖期結束后兩個月內退還給用戶。需要提醒的是,因熱計量表損壞等非人為原因造成計量數據失真的,要按建筑面積結算熱費。
政策影響
調價后,4萬多熱計量用戶今冬有望更省錢
記者采訪獲悉,此次供熱價格調整是針對三區內實行計量用熱的住戶,對非熱計量用戶并無影響。
“目前,濰坊城區集中供熱用戶35萬,其中供熱計量改造用戶達4萬余戶。”市燃管辦副主任戚玉璽說,以100平方米的住房為例,熱計量用戶每戶整個供暖季約用7800千瓦時熱量,價格調整后,基本熱價由原來的1100元降到768元,計量熱價由1092元漲到1326元,總費用從2192元降到了2094元,少交98元。
“總體來說,熱計量用戶中,約有80%的住戶比往年更能省下錢;不過對于其他約20%的用熱大戶來說,算一下前后差價,今年取暖費可能比去年多點。”市區一熱力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本次調整最大的目的就是培養市民節能減排的意識。”市物價局工作人員解釋說,調整后,基本熱價在總費用中的比重減少,實際用熱費用占比增加。也就是說,在居民供暖費用整體降低的基礎上,用熱量多的拿錢多,用熱量少的拿錢少,這樣將更加公平合理。
市民質疑
煤價連年下跌,供熱價格為啥不降?
從2012年開始煤炭價格不斷下滑,到現在價格基本達到了最低點。煤炭價格下調如此之大,取暖費卻一直沒調整。對此,不少市民質疑,“為啥取暖費依然維持原價?”
市物價局價格科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我市現行的取暖費價格是按照2008年1至6月份的標煤價格進行核算的。很多市民糾結煤炭價格跟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實際上今年的煤炭價格跟2008年的價格差距并不大。何況在供暖成本中,煤炭占的比例只是一部分,還有折舊、水電、人員工資等。這些非煤炭成本因素的上升,一定程度抵消了煤價下降的影響。
另外,我市供暖價格居高不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供熱體制不合理。據公開數據顯示,市區集中供熱上網面積達3638萬平方米,實際供熱面積2890萬平方米;而現有供熱企業14家,分布在濰城、奎文、高新、坊子、寒亭五區,其中末端熱用戶供熱企業10家,無末端熱用戶供熱企業4家。“熱企的平均供熱面積相對小,不能形成規模效益,生產成本增加,最終造成供熱價格居高不下。”業內人士表示,部分熱企熱源生產輸送、換熱站管理分屬不同的經營主體,中間環節管理費用增加,也提高了供熱成本。
為此,按照山東省有關政策要求,我市正在加緊推行供熱熱源、管網、換熱站一體化,進一步理順供熱體制,整合優化供熱資源,盡可能減少供熱環節,實現規模經營。目前,我市正推行供熱屬地化管理,明確市、區權責。“現在城區供熱調整的意見已報市政府,如果一個區的熱企整合成一家,也很好。”市燃管辦負責人說。
市民期盼
不要讓熱計量表成“擺設”
近幾年,我市一直在推廣供熱計量收費,但不少小區的熱計量表安裝好后,卻由于種種原因被棄用。
“當初買房時,每家每戶都安裝了熱計量表。可到現在,我搬進小區三年了,計量表一直沒用過,仍按面積收費。”家住玄武東街美麗華小區的趙先生質疑說,“居民掏錢買完表,裝在那里成了擺設,真是一種浪費。”
“前些年,我們根據政府要求,為部分小區安裝了熱計量表。”市區一家熱企工作人員向記者說,但由于缺乏相關補貼,實施“分戶計量”后,熱企虧損大,棄用熱計量表實屬無奈。
“從2008年起,政府提倡安裝一戶一表,每戶承擔800元改造費,政府補貼800元,不足部分由熱力公司承擔。現在城區約有30%的小區裝有熱計量表,但真正使用的只有少數。”市燃管辦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政府沒有關于使用熱計量收費的強制性要求。作為主管部門,我們只能協調各方,爭取讓部分有條件的小區盡快實現按計量供熱。”
濰坊廣播電視報。城市周報記者楊金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