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頻頻派發政策禮包,集中供熱迎來千億級市場。分析機構認為,到2017年小鍋爐治理改造空間達3500億元、運營空間達5400億元,千億市場空間將被撬動。
東莞作為全國著名的制造業基地,工廠對集中供熱有著巨大需求,已吸引長和國際、中國電力新能源等上市公司布局東莞集中供熱市場。
根據國家規劃,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到2017年基本淘汰10t/h以下的燃煤鍋爐,禁止新建20t/h以下的燃煤鍋爐。安信證券初步預計,到2017年小鍋爐治理改造空間達3500億元、運營空間達5400億元,千億市場空間將被撬動。
高污染燃料禁令出臺
日前,省環保廳會同省發改委、經信委和質監局聯合編制了《廣東省鍋爐污染整治實施方案(2016-2018)(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2016年底前,一般控制區要將城市建成區全部劃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并淘汰禁燃區內75%的高污染燃料鍋爐。2017年底前,一般控制區要淘汰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全部高污染燃料鍋爐。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對環保力度日益增強,2014 年公布最新《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后,各地政府部門均提出取締小鍋爐,供熱方式也將從分散供熱向集中供熱方式轉變。在去年8月份,廣東省發布了鍋爐污染整治計劃,對進一步在能源結構調整、淘汰燃煤小鍋爐政策、集中供熱建設、鍋爐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將推進集中供熱并鼓勵熱電聯產替代等。
日前廣東新發布的《意見稿》中,對集中供熱提出了新的規劃,要求重點推進珠三角地區集中供熱工程建設,穩步推進粵東西北地區集中供熱工程建設。到2017年,全省具備一定規模用熱需求的園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相應關停供熱區域范圍內分散供熱鍋爐,園區內不再新建分散供熱鍋爐,力爭全省集中供熱量占供熱總規模達到70%以上。
東莞德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向俊杰表示,“從國家相關部門到地方政府,陸續發布多項政策推動熱電聯產項目取代小鍋爐,給下游客戶供熱,這為集中供熱產業創造了空前的政策機遇。”
集中供熱市場發酵
在政策推動下,集中供熱市場迎來廣闊前景。根據國家規劃,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到2017年基本淘汰10t/h以下的燃煤鍋爐,禁止新建20t/h以下的燃煤鍋爐。安信證券初步預計,到2017年小鍋爐治理改造空間達3500億元、運營空間達5400億元,千億市場空間將被撬動。
從廣東來看,也大有市場潛力可挖。根據省環保廳的數據,目前全省有500多個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但園區集中供熱發展滯后,僅有14個園區的部分區域實現了集中供熱,集中供熱量約占全省總用熱量8%。而在新發布的《意見稿》中,到2017年,要求全省集中供熱量占供熱總規模達到70%以上。可見廣東市場大有可為。
據了解,工業用熱約占城市熱力消費總量的60%左右,仍是熱力消費的主要領域。化工、造紙、制藥、紡織和有色金屬冶煉等過程需要以熱為基本的能源。
向俊杰指出,“熱電優于傳統分散方式,供熱機組的熱電聯產綜合熱效率可達75%至85%,而熱電分產僅有50%能源效率,分散小型鍋爐僅有50%~60%。熱電耗煤量低,環保優勢突出,企業選擇集中供熱,可節省綜合成本10%~20%。”
上市公司覬覦東莞市場
市場廣闊的前景,也引來不少上市公司的布局。此前主做地產物業、電影制作的香港上市公司長和國際實業集團就打起了集中供熱的新算盤。長和國際前不久以8.82億港元收購兩家從事節能環保業務的項目公司(德晉能源和德晉熱力)。
長和國際首席運營總監林廣樹表示,“工業集中供熱領域前景廣闊,東莞市作為全國著名的制造業基地,工廠對集中供熱有著巨大需求。長和國際瞄準廣東省東莞地區的工業用熱需求,通過收購環保供熱項目,正式進軍環保產業。”
據了解,德晉能源和德晉熱力分別向虎門鎮及長安鎮若干地區的工業客戶配送蒸汽及熱水。長和國際的虎門項目計劃建設約4.6萬米長的蒸汽輸送管道,蒸汽年產能約為230萬噸,項目總投資額估計為6億元,已完成一期供汽管網建設。長安項目公司擬建設約4.2萬米蒸汽輸送管道,蒸汽年產能約為420萬噸,項目總投資額約12億元。
長和國際透露,“集中供熱的熱源來自沙角電廠,公司已與沙角電廠簽訂了供熱協議。”
東莞作為制造業名城,集中供熱市場還吸引了其他上市公司進入。幾年前,東莞東城東興熱電有限公司經過資產重組后更名為東莞中電新能源熱電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電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隨著東莞熱電擴建工程即將完成,東莞中電總裝機規模將達128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可達40億千瓦時、供熱量約415萬GJ(吉焦),供熱范圍將擴大到東城其他區域以及寮步、大嶺山、大朗等鎮區,可替代小鍋爐596臺。
在國內集中供熱市場,長青集團、寧波熱電和大連熱電等上市公司也展開爭奪。 來源:東莞時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