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濟南市停止供暖,山東省2007-2008供暖季已結束。從省建設廳獲悉,供暖結束后,山東省將全面啟動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供熱計量改造,在17市選擇34個縣市區作為省級熱計量改造示范項目,力爭“十一五”末,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1000萬平方米,大城市完成熱計量改造的35%,中等城市完成25%,小城市完成15%。
據了解,日前威海市、德州市、招遠市已被建設部列為第一批12個國家供熱計量改革示范城市,根據要求,2008年威海市要達到供熱計量收費面積為100萬平方米,德州市100萬平方米,招遠市50萬平方米。各示范城市到2010年底必須完成國家、省分配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改造的任務。
07年頒布的《山東省供熱管理辦法》規定,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供熱系統,應當安裝溫度調控裝置和熱計量裝置,對既有建筑供熱系統則逐步進行改造。省建設廳有關人士介紹,從試點情況看,供熱計量技術具備了全面推廣的條件。今后新建建筑未按新的建筑節能標準對供熱系統進行設計施工的,建設部門不得組織竣工驗收,房產部門不得頒發房產證。
供熱計量改造可通過多種工藝方式實現:如分戶安裝熱量表模式,對既有公共建筑在室外設置熱量表,對居住建筑把上下串聯的供熱系統改為分戶循環方式,并安裝戶用熱量表;集成計量模式,采用智能分時平衡調節閥,實現樓內供熱平衡、定時自動供暖與調節,在樓宇的熱力入(出)口安裝熱量表進行樓宇計量;熱分配計分攤模式,對既有采暖系統為單管順流式的,加裝跨越管,每組散熱器安裝熱分配計,每個熱力入口安裝熱量表。
目前山東省共有110多家供熱企業,設市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近40%,70%以上建筑沒有安裝供熱計量裝置。根據省建設廳發布的方案,通過推進墻材革新與節能改造,“十一五”期間山東省要實現建筑節能2200萬噸標準煤。其中,供熱采暖節能約能承擔三分之一的任務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