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低碳藍皮書》發布會上,該書主編、著名能源經濟學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董秀成先生就當前低碳經濟發展的若干熱點問題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采訪。
中國經濟時報:今天發布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藍皮書(2021-2022)》(以下簡稱《低碳藍皮書》),是一本關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系列報告,每年發布一次,今年是第二次。編寫這本藍皮書的主要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董秀成: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主流,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也會引發全球范圍的氣候變化,日益影響到人類生存和發展。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已經加入巴黎協定,積極承擔國際碳減排任務,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進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國家已經陸續出臺系列指導性政策文件,并積極推進相關進程,要求各地、各部門盡快出臺方案。在此背景下,《低碳藍皮書》較為全面、深入、系統、科學地研究了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問題,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為低碳發展貢獻智力支持。
中國經濟時報:請簡要介紹一下《低碳藍皮書》的主要內容?
董秀成:《低碳藍皮書》分為六大部分:低碳政策篇、低碳產業篇、低碳金融篇、低碳技術篇、低碳能源篇和低碳專題篇。低碳政策篇包括低碳經濟政策、低碳財稅政策、低碳產業政策以及低碳金融政策;低碳產業篇包括火電減排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建筑產業、工業節能減排產業、資源回收產業以及節能材料產業;低碳金融篇包含碳稅、碳交易市場以及低碳投融資;低碳技術篇包括碳利用技術、清潔煤技術、節能技術與展望以及綠色照明技術;低碳能源篇包括風能、太陽能、天然氣、核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以及生物質能;低碳專題篇包括2021年發生的低碳熱點和重點事件分析。
中國經濟時報:《低碳藍皮書》的主要特點以及與其他相關低碳書籍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董秀成:《低碳藍皮書》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內容豐富、系統全面,涵蓋政策、技術、產業、能源、熱點事件等方面的分析與展望;二是語言簡潔明了,全面分析2021年國內外低碳發展的新趨勢、新動態、新特征?!兜吞妓{皮書》以文字分析為主,輔以必要數據和圖表,強調邏輯性、高度性、概括性和權威性,力求對2021年低碳發展現狀及有關熱點問題進行高度概括和系統剖析;三是內容專業性、邏輯性強,具有較高的實踐參考價值?!兜吞妓{皮書》對2022年低碳經濟發展提出看法和觀點,對于政府、企業以及科研人員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專題篇是從低碳經濟實現路徑的現實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在宏觀層面,關注碳中和相關政策的研究與解讀,著重探討了碳中和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其階段性、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在中微觀層面,結合現階段宏觀發展目標,回顧中國相關行業或產業的發展歷程與發展現狀,對其可能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
中國經濟時報:近年來,我國推出的低碳政策呈現哪些特點?這對油氣行業會有哪些影響?
董秀成: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這種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挑戰性。碳排放與經濟發展過程及其方式密不可分。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由于能源等投入要素的使用必然產生碳物質等的環境排放,而碳排放反過來要影響經濟發展的外部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質量。因此,推進低碳經濟轉型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事關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具有徹底的革命性。我國推出低碳政策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構建低碳經濟發展體系,增強全民意識和社會意識;二是構建政府、企業和公民之間的經濟利益“三角”均衡機制;三是構建低碳產業發展政策的頂層設計,制定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機制;四是構建低碳財政、稅收和金融激勵和導向機制;五是建立碳排放市場體系和約束機制;六是構建低碳產品認證和標志機制;七是構建低碳環境和能源技術創新機制。
中國經濟時報:在碳交易市場中,中國油氣企業會迎來哪些機遇?
董秀成: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國油氣企業不僅面臨挑戰,更重要的是會迎來發展機遇。
一是天然氣產業仍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未來的天然氣需求仍然會不斷攀升,逐步提升天然氣占比將是趨勢。天然氣作為低碳轉型的過渡能源,其戰略地位已成共識。無論從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天然氣需求、優化能源結構的必要性,還是從國外大型石油公司的轉型經驗來看,增加天然氣比重應是國內石油公司推進能源轉型的現實首選。
二是低碳領域和新能源業務具有龐大市場潛力。中國油氣企業在以天然氣為過渡能源的同時應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在對傳統業務的投資做“減法”的同時,在低碳領域和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堅持做“加法”。中國油氣企業將有機會大力布局氫能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業務和天然氣發電業務。同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維持傳統石油業務布局,調整公司業務結構,利用這些新業務減少的碳排放中和傳統石油業務產生的碳排放,最終實現中國油氣企業低碳轉型的目標。
三是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具有拓展機會。在低碳轉型和國內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天然氣產業鏈上的并購活動將日趨活躍,尤其看好城市燃氣領域;此外,煉化行業轉型加快,新材料、高端化工具有顯著空間。企業可以通過并購向上下游延伸業務,實現產業鏈的緊密整合。除了傳統的油氣領域,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也將創造更多機遇。例如氫能源產業與天然氣和石化產業的進一步整合、綜合能源服務站(加油+加氫+充電)以及利于降本增效的先進作業技術等。中國油氣企業已經開始了轉型之旅,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等低碳清潔能源在中國都發展得非常好。中國還在CCUS、碳稅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在CCUS技術上,中國油氣企業已經是該領域的重要參與者。總體而言,中國油氣企業必將持續轉型,重視布局前沿低碳技術和業務,爭取未來發展主動權,如研究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氫能利用、生物燃料等。油氣企業應加強科技投入,注重新技術、新材料在油氣領域的應用,強化勘探開發核心技術,為企業低碳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經濟時報:在低碳能源領域,中國油氣行業有哪些既有優勢?
董秀成:中國油氣企業,尤其是大型油氣企業,在低碳發展中具有如下幾點優勢:一是具有綜合實力,尤其是資金實力;二是具有人才優勢,目前油氣企業人才濟濟,人才儲備基礎好,只要高度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人才資源便不會出現問題;三是在傳統油氣企業擁有技術實力,在發展與傳統油氣產業相關的低碳產業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只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些技術優勢,便可以盡快拓展技術范疇,比如在制氫技術、數字技術和CCUS等領域具備基礎;四是具有發展新能源的資源基礎,比如油田灘涂風電、海上風電、太陽能布點地域、大量的加油站用于新能源拓展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