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濟南既有住宅熱計量改造啟動,集中供熱與分戶計量的利弊再次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集中供熱的壟斷地位、分戶計量的步履維艱,市民對兩種供熱方式的不同態(tài)度,都值得供熱部門思考。
現狀:集中供熱成“大鍋飯”
2008年—2009年采暖季到來之前,匯統花園業(yè)主集體要求加入市政集中供熱,只為“有保障地過冬”。匯統花園從3年前作為分戶計量試點,到現在千方百計要求加入集中供熱,對分戶計量的推廣來說不能不算尷尬。
所謂集中供熱,就是在市政集中管網內統一、有規(guī)劃地供熱;不管你家里有沒有人,不管你用了多少熱,都由供熱企業(yè)按面積收費,由此衍生出來的報停、退費、連坐等問題也是每年都有。集中供熱就像吃“大鍋飯”,有人占便宜,有人就吃虧,但集中供熱有它的好處,那就是“有保障”。
目前,濟南市集中供熱面積約占總居住面積的46%,也就是說,除了自管站小區(qū)和其他取暖方式的小區(qū)外,濟南有相當一部分居民吃的是供熱“大鍋飯”。
百花小區(qū)曾嘗試吃“小鍋飯”,也就是分戶計量,但它作為較早的分戶計量試點小區(qū),最終還是宣告失敗。百花小區(qū)居民常先生曾算過一筆賬,100平方米的房子按面積收費只要2000多元,按計量表收費卻要4000多元。由于是試點,百花小區(qū)的取暖費采用雙軌制———既可按熱量收費,也可按面積收費。一個采暖季下來,幾乎所有居民都不按表收費,分戶計量表形同虛設。
瓶頸:分戶計量成本較高
收費高成了供熱分戶計量的一大瓶頸。濟南熱力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室內溫度如果設定在16℃—18℃,分戶計量與集中供熱的熱費差不多。但如果用戶將溫度繼續(xù)調高,熱費用自然要多。“老百姓認為分戶計量就是省錢,這本身就是誤區(qū)。”該負責人說。
分戶計量的理念固然很好,沒有了“連坐”等煩人的問題,用多少熱就交多少錢。然而,發(fā)現費用并不比集中供熱便宜,就沒有多少居民愿意改造了。此外,成本壓力給供熱部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導致分戶計量難以破題。供熱部門有關人士表示,尤其是舊有樓房,供熱分戶計量改造工程大,實行起來非常困難。
據介紹,實施熱能分戶計量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分戶計量的熱表價格高昂,進口熱表1萬元左右,國產熱表也要4000元至5000元;再就是管道改造費用。這兩項費用,供熱企業(yè)和用戶誰也不愿承擔。而且,目前濟南大部分舊有住宅的節(jié)能標準達不到分戶計量的技術要求,達到技術要求的新建小區(qū)只占10%左右。
期待:分戶計量將是大趨勢
供熱部門有關人士表示,與集中供熱相比,分戶計量確實是一種先進的供暖計量方式;但現階段實行起來有一定困難,很多供熱設備都在逐步改造中,收費問題與供熱效果都有待解決。
近日濟南市全面啟動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改造的消息讓市民為之一振,如果能讓“小鍋飯”吃得便宜又放心,市民當然愿意接受。分戶計量如何破解難題,還需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減少市民和供熱企業(yè)的分戶計量改造費用,使這種科學計量方式早日走進百姓家中。
據了解,濟南計劃今后3年內改造既有居住建筑240萬平方米。開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jié)能改造,也就表示分戶計量距離老百姓不遠了。完成上述改造目標,老百姓不但得到實惠,濟南每年還可節(jié)約26萬噸標準煤,減少排放各類空氣污染物69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