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冬日,住在暖氣房里,已不再是一種奢侈。在“十一五”期間,本市供熱工作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極大提高了市民生活質量,為促進本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做出了應有貢獻。5年中,本市各類供熱項目總投資達到80億元,供熱面積翻了一番,全市新增供熱用戶69萬戶。與此同時,供熱服務也更貼心,通過提前試供熱將不熱問題提前解決,室內達標溫度也由16℃提高到18℃,供熱季時間從120天延長至140天。
【供熱范圍】市區新增32萬用戶
5年來,全市新增供熱面積5544萬平方米,新增供熱用戶69萬戶,其中,市內四區新增32萬戶,共有51萬戶享受到集中供熱的溫暖。
市政公用局單強煒局長說:“2005年年底,市內四區集中供熱面積只有2152萬平方米,而現在達到了4700萬平方米,增加2548萬平方米,翻了一番多,超過前13年發展總和,集中供熱普及率由36%增至68%,是本市自1992年實施集中供熱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
這種快式發展在今年更為明顯,以往每年集中供熱新增面積僅有三四百萬平方米,今年年初本市就喊出了800萬平方米的目標,到11月16日就完成了810萬平方米,而到年底將達到1000萬平方米。
【熱源建設】新建20個熱源項目
位于四方西北隅的泰能集團熱電廠,豎立著幾臺高高的鍋爐,最高的那一臺就是去年剛剛建設的130噸/時的蒸汽鍋爐。“公司從2007年3月14日取得市供熱特許經營權后,就開始不斷擴大熱源,為發展用戶做準備。”泰能集團熱電廠陳明說。
5年來,全市共建成華電青島發電廠2號機組改造等20個熱源項目,實現了新建、擴建熱源的歷史性突破。另外,全市新增換熱站507座,換熱站總數達到1022座,其中,市內四區換熱站485座。全市新增供熱管網3036公里,供熱管網總數達到4940公里,其中,市內四區2800公里。
【服務創新】試供熱確保暖到家
11月16日正式供熱首日,共受理居民來電848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6.5%。其中,僅接到供熱投訴電話兩件。截至24日,供熱已經進行了9天,12319熱線量下降明顯,如今每天只有七八十個,還多為服務咨詢電話,少見投訴。電話量大幅下降,與今年本市提前10天進行烘爐、試運行有很大關系,大多數問題都在試運行期間得以解決。正式供熱后,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大對各供熱企業供熱運行情況的督查力度,全面提升供熱服務。
“2007年供熱條例修改時,要求供熱企業在采暖期開始前五日進行試供熱,做好調試、排氣等工作。”市供熱辦主任曲林說。去年寒潮來得早,本市提前供熱,不讓市民凍著。另外,供熱條例修改時,將室內達標溫度從16℃提高到18℃,供熱期時間從120天延長至140天。
【科技投入】換熱站實現無人值守
青島熱電集團董事長張錄介紹,“‘十一五’這五年時間里,熱電集團的供熱面積從1346萬平方米,增加到2460萬平方米,面積幾乎是翻了一番,可員工僅增加了200多人,不足20%,這些人大部分還都是被安排在服務的隊伍里。”
減少了人力資源投資,可供熱仍在快速發展,這些全得益于科技的投入。“現在鍋爐的輸煤、進風、調溫等全是電腦控制,甚至換熱站也都實現了無人值守 。”張錄介紹說,從2006年到現在,熱電集團已有182個換熱站實現了無人值守,還有四五十個站正在建設這套系統。“在上一個供熱季里,通過這種方式節約標煤7000噸,節約電能 55 萬千瓦時 ,節水10.85萬噸。”
青島熱電集團還建成了全國第一個高溫水管網泄漏報警系統。哪處出現泄漏,就可直接發送信息到相關負責人的手機上,泄漏點的位置誤差在一米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