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河山莊已正式供暖,所用熱源為濟鋼余熱。目前,濟鋼余熱已為200多萬平方米面積供熱,未來可為3000萬平方米面積供熱。作為鋼鐵廠的伴生資源,濟鋼余熱安全穩定,價格便宜,卻不能取得供熱資質。而目前濟南僅老城區就有3000萬平方米因熱源短缺無法供暖。一邊是熱源短缺,一邊是熱源富余,是什么阻止便宜熱源進入千家萬戶中?
高溫爐渣將水加熱
居民家中可保持20℃
作為鋼鐵生產企業,濟鋼冶煉高爐每天24小時不停運行,而冶煉礦石剩下的爐渣超過1000℃,需要冷卻后才能運出,冷卻這些爐渣的水因此很快升溫。這些被爐渣加溫后的水,成為為居民供暖的熱源。
記者在濟鋼廠區看到,水在爐渣池加溫變熱后會到達一處泵房,對于供暖來說,沖渣水溫度還不夠高,這個泵房就相當于一處換熱站,對沖渣水加溫加壓。經過這個泵房換熱后,80℃左右的熱水直供到居民家,可使家中溫度保持在20℃以上。
濟鋼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濟鋼共有4個換熱泵房,每個泵房每小時可供700萬立方米熱水,這些熱水是循環的,將熱源送到居民家中再循環回來,保證居民家中熱流源源不斷。
“這些高溫水原來是白白浪費掉的,從五年前開始,我們就計劃著將余熱轉化為供暖熱源。”濟鋼相關負責人表示,濟鋼余熱供暖利用的是高溫熱水而不是蒸汽,濟鋼宿舍區居民已用余熱取暖20余年,沒有發生過安全問題。濟鋼廠區內煉鋼的鍋爐長年運行,因此,余熱供暖也具有穩定性。
目前供暖200多萬平米
未來可供3000萬平米
金河山莊是濟鋼周邊的一個居民小區,位于鳳鳴路北段,約有1300戶居民,小區居民一直期盼加入集中供暖。11月17日,該小區居民終于用上了濟鋼余熱取暖。
濟鋼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濟鋼余熱可供暖200多萬平方米。其中,鋼城新苑、鮑山花園、郭店片區、金河山莊以及濟鋼宿舍這些小區都在用濟鋼余熱取暖。明年余熱供暖面積能提高到600萬平方米,足以滿足濟鋼周邊小區的供熱需求。
“未來濟鋼余熱將提供30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濟鋼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東部熱源廠的供熱面積可以通過濟鋼余熱逐漸置換出來,逐漸解決二環路以內老城區的部分供熱缺口。比如,將蓮花山等熱源廠置換出來后,部分熱源可西引。
沒有供暖運營資質
濟鋼余熱推廣難
濟鋼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濟鋼熱源向外輸送受地域限制,因此,醞釀多年,至今才在宿舍之外的小區應用。但如今,城市不斷向東拓展,城市規模擴大,已經將濟鋼納入了城區內,利用濟鋼余熱供暖就變得現實可行。
濟鋼相關負責人認為,濟鋼余熱供暖真正推廣后,將有價格優勢。新建一個熱源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采購設備、建設廠房,占用土地,加上燃煤、人員成本開銷,成本很高。而濟鋼余熱是伴生資源,成本比市場現有熱源成本低三四成。這樣算來,真正放開市場,濟鋼的供熱價格可能會更低。
為解決供暖熱源瓶頸,在前不久召開的2012—2013采暖季供暖大會上,濟南市供熱部門強調,要采用多種方式增加熱源,引入社會供熱力量作為補充,提高供熱能力。
但是,濟鋼相關負責人說:“雖然已經為200多萬平方米供暖,但推廣有一定困難。”目前,濟鋼沒有供熱企業的相關運營資質,雖然已向相關部門提交了申請,但至今沒有獲得濟南市主管部門的批復。據介紹,目前,濟南市的供熱行業尚缺乏統一的準入規劃,存在門檻高、行業壟斷等現象。
高溫爐渣將水加熱
居民家中可保持20℃
作為鋼鐵生產企業,濟鋼冶煉高爐每天24小時不停運行,而冶煉礦石剩下的爐渣超過1000℃,需要冷卻后才能運出,冷卻這些爐渣的水因此很快升溫。這些被爐渣加溫后的水,成為為居民供暖的熱源。
記者在濟鋼廠區看到,水在爐渣池加溫變熱后會到達一處泵房,對于供暖來說,沖渣水溫度還不夠高,這個泵房就相當于一處換熱站,對沖渣水加溫加壓。經過這個泵房換熱后,80℃左右的熱水直供到居民家,可使家中溫度保持在20℃以上。
濟鋼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濟鋼共有4個換熱泵房,每個泵房每小時可供700萬立方米熱水,這些熱水是循環的,將熱源送到居民家中再循環回來,保證居民家中熱流源源不斷。
“這些高溫水原來是白白浪費掉的,從五年前開始,我們就計劃著將余熱轉化為供暖熱源。”濟鋼相關負責人表示,濟鋼余熱供暖利用的是高溫熱水而不是蒸汽,濟鋼宿舍區居民已用余熱取暖20余年,沒有發生過安全問題。濟鋼廠區內煉鋼的鍋爐長年運行,因此,余熱供暖也具有穩定性。
目前供暖200多萬平米
未來可供3000萬平米
金河山莊是濟鋼周邊的一個居民小區,位于鳳鳴路北段,約有1300戶居民,小區居民一直期盼加入集中供暖。11月17日,該小區居民終于用上了濟鋼余熱取暖。
濟鋼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濟鋼余熱可供暖200多萬平方米。其中,鋼城新苑、鮑山花園、郭店片區、金河山莊以及濟鋼宿舍這些小區都在用濟鋼余熱取暖。明年余熱供暖面積能提高到600萬平方米,足以滿足濟鋼周邊小區的供熱需求。
“未來濟鋼余熱將提供30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濟鋼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東部熱源廠的供熱面積可以通過濟鋼余熱逐漸置換出來,逐漸解決二環路以內老城區的部分供熱缺口。比如,將蓮花山等熱源廠置換出來后,部分熱源可西引。
沒有供暖運營資質
濟鋼余熱推廣難
濟鋼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濟鋼熱源向外輸送受地域限制,因此,醞釀多年,至今才在宿舍之外的小區應用。但如今,城市不斷向東拓展,城市規模擴大,已經將濟鋼納入了城區內,利用濟鋼余熱供暖就變得現實可行。
濟鋼相關負責人認為,濟鋼余熱供暖真正推廣后,將有價格優勢。新建一個熱源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采購設備、建設廠房,占用土地,加上燃煤、人員成本開銷,成本很高。而濟鋼余熱是伴生資源,成本比市場現有熱源成本低三四成。這樣算來,真正放開市場,濟鋼的供熱價格可能會更低。
為解決供暖熱源瓶頸,在前不久召開的2012—2013采暖季供暖大會上,濟南市供熱部門強調,要采用多種方式增加熱源,引入社會供熱力量作為補充,提高供熱能力。
但是,濟鋼相關負責人說:“雖然已經為200多萬平方米供暖,但推廣有一定困難。”目前,濟鋼沒有供熱企業的相關運營資質,雖然已向相關部門提交了申請,但至今沒有獲得濟南市主管部門的批復。據介紹,目前,濟南市的供熱行業尚缺乏統一的準入規劃,存在門檻高、行業壟斷等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