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方地區,供暖是每年冬季的一件大事兒,然而就是這件必不可少的大事兒讓很多人都犯愁,甚至因此引發很多難以解決的矛盾。今年也不例外,到目前為止,供暖已經有兩個多月了,可是部分小區還存在沒有供暖、暖氣不熱、因個別居民欠費而停暖、推遲供暖卻收取全額采暖費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年年都如此,那么這個老問題能否得到徹底解決?相關人了解到,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的供熱計量改革不但能夠實現節能節費,還可以造福老百姓。
諸多矛盾導致停暖 個別居民欠費導致停暖
“只因為部分居民沒有交費,供熱企業就把暖氣給停了。天氣這么冷,交費的居民要跟著未交費的居民受凍,這樣公平嗎?”日前,呼和浩特市電機小區20號樓居民向我們述苦。當日來到該小區,看到該小區20號樓單元門口張貼著一張未交納采暖費人員名單,其中部分被撕毀。我們了解到,供熱方于12月6日給20號樓停暖。20號樓共2個單元,2樓至6樓為居民住宅,在20多戶居民中,有三四戶未交費,有1戶居民欠費多年,1樓的商戶中有2戶未交費。
我們來到一戶居民家中采訪時看到,一位戴著手套、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的老人講到:“我今年70多歲了,在家凍得實在受不了,女兒要把我接到她家住,可是由于要給孫子做飯,我只好堅持住在家里,希望供熱方盡早恢復供熱。”隨后我們來到負責該樓供熱的呼和浩特市富泰熱力股份有限公司電機小區供熱站,一位工作人員坦言:“我們接管該小區3年了,其中20號樓有一戶居民欠費3年,我們多次送達交費通知無果。后來,我們上門催費,這戶居民連門都不給開,我們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對于已經交費的居民跟著未交費的居民受凍,我們也是無奈之舉。”工作人員講到,只要未交費居民將費用交齊,就會立即供熱。
推遲供熱卻收取全額采暖費
11月20日,居住在鄂爾多斯大街石東路小學西巷外貿工藝品廠宿舍的張先生向媒體反映:今年,外貿工藝品廠宿舍從10月26日開始供熱。往年供熱都是由內蒙古外貿工藝品廠自己燒鍋爐,可是今年供熱單位改成了內蒙古德力格供熱公司。他們公司早在8月就接管了鍋爐房,可是直到供熱開始時,才發現供熱管網壞了,隨后便開始維修,供熱因此整整推遲了11天。可是供熱公司卻還要按全額收取供熱費,部分居民拒絕支付全額費用,供熱單位就停暖。
隨后,相關人聯系到了內蒙古德力格供熱公司參與接管工藝品廠宿舍供熱工作的王先生,他講到,內蒙古德力格供熱公司于9月正式接管該區域的供熱工作。由于原供熱單位鍋爐老化,所以接管后首先新買了鍋爐,同時對供熱主管道進行了檢修,時間比較緊張,所以在供熱當日才發現居民樓下的管網存在問題,只好重新更換了部分管線,因此推遲了供熱。由于居民樓下的供熱管網所有權屬于全體居民,不在供熱單位的維修范圍,不能準時供熱的原因在居民,所以要全額征收供熱費。
辦理停暖不容易
11月25日,家住新城區團結小區的馬先生說:“由于我經常外出,家里一直沒人住,我也沒有將房子出租的打算。為了節省費用,我想現在辦理停暖,但不知手續如何辦理?”在采訪過程中,提出類似問題的不止馬先生一人。
據了解,根據《呼和浩特市城市供熱管理條例》第22條規定,用戶需停止或者恢復供熱的,應當在供熱開始前一個月內,向供熱單位提出書面申請,但是危害其他用戶用熱或者影響共用設施安全運行的不得停止用熱。未分戶控制的用戶提出停止或者恢復供熱的書面申請經供熱單位同意后,應當自行清理供熱設施周邊障礙物,由供熱單位對供熱系統進行施工處理。停暖不收取施工費用,恢復供熱時應當支付施工材料費及人工費。
供熱質量參差不齊
在呼和浩特市,雖然有些小區存在沒有供暖或者是因欠費停暖的現象,可有些小區的暖氣卻熱的讓人受不了。家住呼和浩特市錫林南路家興小區的呂女士說:“我覺得住在這個小區的人很幸福,因為這個小區的暖氣特別好。這幾天降溫了家里的溫度正好了,前段時間沒降溫的時候,屋子里特別熱,經常還得開窗戶。現在國家提倡節能減排,這樣不是在浪費能源嗎?”12月27日,來到呂女士家,感覺確實特別熱。用手摸了摸暖氣片,燙手!在采訪中發現,不光個別小區有上述現象,個別單位辦公室也有類似情況。梁先生的辦公室位于大學東路,他的辦公室里特別熱。“太熱了!熱得真難受!室內外溫差大,害得我這幾天都感冒了。每天上班時間,我辦公室的窗戶基本是開著的,下班后才關上。我家里的暖氣是凍得受不了,如果能均勻一下就好了。”梁先生無奈地說。
市民希望供熱人性化
如何解決供熱矛盾?老百姓在供熱方面又想達到什么的目標?近日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一番調查。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楊先生對于供熱問題是這樣認為的,供熱其實也是一種商品,消費者交了錢,供熱方就應該按照要求和規定供熱,可現實卻往往不盡如人意。楊先生說:“我覺得現在這種供熱方式缺乏人性化。真希望以后供熱也像供電、供水一樣計量收費,用多少交多少錢,這樣供熱單位也能以理服人、收費有據,消費者花錢也心服口服,挑不出半點兒毛病來,矛盾自然也就解決了。”
家住公務員小區的王阿姨提起供熱的事兒就特別鬧心:“2006年單位給我分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子,我們連一天都沒住過已經交了2年的采暖費了,這錢花得實在是太不合理了。所以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臺相關政策,合理收取采暖費。”
供熱計量受歡迎
在采訪的過程中,不止王阿姨抱怨采暖費收得不合理,也不止楊先生希望供熱能夠實現人性化管理,這也是多數居民的心聲。那么怎樣才能讓采暖費收得合理,采暖方式實現人性化管理?這也是政府部門一直探索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不斷制定關于供熱行業節能的規范和政策。國家建設部在《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到,穩步推行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制度,促進供、用熱雙方節能。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須安裝樓前熱計量表和散熱器恒溫控制閥,新建住宅同時還要具備分戶熱計量條件;既有住宅要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熱計量方式,熱計量系統改造隨建筑節能改造同步進行。
從自治區建設廳了解到,“十一五”期間全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以及節能改造任務為600萬平方米。2009年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進行改造試點,計劃完成340萬平方米,2010年計劃完成200萬平方米。還了解到,呼和浩特市作為內蒙古的首府,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建設部《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建筑節能工作管理,呼和浩特市建設委員會要求,凡在2008年10月1日以后竣工的建筑工程以及改建、擴建工程的室內供熱系統必須安裝溫度調節和戶用熱計量等裝置。未達到分戶控制要求、不安裝計量和調控裝置的工程項目質量監督部門不予工程驗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
計量改造節能20%
一直以來采暖費都是按照房屋面積收取,因此也產生了不少矛盾,供熱計量改革實施后,對老百姓是一件好事,供熱繳費將更為合理實惠。對國家來說將降低能耗,實現節能減排。
從自治區建設廳了解到,供熱計量改革是深化供熱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是落實節能減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北方地區供熱采暖能耗高、比重大,北方地區城鎮既有建筑65億平方米,其中集中供熱25.2億平方米,大部分為非節能建筑,平均耗能是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供熱采暖能耗高,除房屋保溫性能差外,缺乏計量和溫控裝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導致熱浪費15%~30%左右。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可以提高供熱效率和用戶節能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直接降低供熱能耗。實踐證明,對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并實現收費后,可節能20%。如果對集中供熱的25億平方米建筑實行熱計量改造,實行按熱量收費,每年可節約1260萬噸標準煤。如果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和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同時進行,節能的潛力可達50%,即每年節約3150萬噸標準煤。因此,積極推進供熱計量改革,是節約能源的重要保障機制,是實現建筑節能的重要措施。
據自治區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趙軍介紹,2008年,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被建設部列為供熱計量改革示范城市,2008年,兩個城市分別要達到供熱計量收費面積100萬平方米。今年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海、通遼、巴彥淖爾等地開展了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程,這也是國家“十一五”期間的節能目標。今年我區完成了70萬平方米既有居民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項目,超額完成了自治區下達的60萬平方米的試點任務。預計明年要完成340萬平方米既有居民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項目。明年全區還將大面積推廣熱計量改革項目。
今年國家下達3600萬資金,自治區匹配了3950萬資金,用于全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的試點項目,只要是納入國家分配到我區“十一五”60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任務中的項目,將會得到資金補貼。
供熱是最大的民生問題
“一直以來,供熱問題都是人人都關心卻人人都解決不了的一個民生問題。”這是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所長陳紅艷在接受采訪所說的一句話。據陳紅艷所長介紹,以前供熱矛盾沒有這么突出,采暖費都是單位統一交,不存在個別住戶欠費問題。現在就不一樣了,由于供熱企業管理不細化,責權不明,一直以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供熱問題。如果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供熱矛盾會愈演愈烈。
陳紅艷說:“在我們北方地區,供熱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會直接影響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陳紅艷所長建議,首先要加大管理力度。有關部門要把這個問題當成民生的大問題去抓,責權明確、狠抓落實,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細則。當提起分戶供熱時,陳紅艷連連點頭:“分戶供熱是解決供熱矛盾的有效方法。能實現分戶供熱最好了,這也是供熱長久發展的一個好辦法。早在3年前其他媒體采訪關于供熱問題時,我就提出過分戶供熱的建議,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實現。當然,實現分戶供熱有很大的難度,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兒。分戶供熱需要大規模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個人認為,雖然不能一次性都改造完,最起碼先改造一個小區,哪怕是一棟樓也可以。我國是一個人口多、資源少的大國,能源是有限的。如果供熱能夠實現分戶,不但可以節約能源,而且對居民和供熱企業也是有好處的。相應的,供熱矛盾也就減少了。這也是體現和諧社會的重要部分。”
供熱分戶計量這個概念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還很模糊,人們了解得并不是很多。為此,我們采訪了鄂爾多斯市和德節能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楊石師董事長。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熱計量產品銷售和能源服務業務的公司。楊石師董事長介紹,長期以來,我們所推行的供熱體制采取的是“職工取暖,單位花錢”,采暖費按照住房居住面積收取的“大鍋飯”式做法,“熱”是一種福利而不是一種商品,沒有實現計量和溫度控制的政策和技術手段,由此產生了很多弊端:
一方面給國家造成能源的極大浪費和環境污染,另一方面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很多不方便。如果實施供熱分戶計量,就可以實現在每戶安裝熱計量表或熱分配表,在散熱器上安裝溫控閥,從而達到對“熱”進行計量和溫控的目的。也就是說,實施熱計量之后,室內的溫度可以根據住戶的需要自行調控,采暖費根據基礎熱費和熱計量表的顯示數據進行收取,多用多交,少用少交,實現供熱的人性化服務。當然,在推行熱計量改革的過程中,技術手段和產品質量尤為重要,涉及到老百姓和供熱企業的切身利益,所以應采用符合建設廳熱計量和溫控裝置要求,納入“自治區建筑供熱計量及溫控裝置產品推薦目錄”的產品,例如恩樂曼、米諾、霍尼韋爾、金衡等,從各地的使用情況來看,效果很好,售后服務也不錯。總之,只有把好質量關,才能有效保證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節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