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教育部的中心工作,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抓好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與推廣,為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做出新貢獻。
一、重點工作
1、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加強政治理論和專業理論學習,注重調查研究,提高科研工作和公益性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導我所工作。
2、完成有關標準的制定工作。配合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實驗工作,在深入理解高中新課程標準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制(修)訂三類特殊教育學校儀器配備標準;制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相關專業配備標準。
3、舉辦實驗教學與教育技術裝備發展論壇,推動《標準》和《規范》的落實工作,集思廣益,為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改革與發展獻計獻策。
4、組織好幼兒園自制教具展評活動。2007年11月,我所與全國婦聯兒童部和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共同舉辦首屆“全國幼兒園優秀自制玩教具展評活動”,出版獲獎作品集,推動學前教育特別是玩教具工作上一新臺階。
5、認真做好教育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完成第四屆全國教學儀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工作;加快標準制(修)訂的工作力度;做好標準化體系表,按計劃完成國家標準和教育行業標準的起草和審定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建職業教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同時,積極創造條件解決標準化工作的經費問題。
6、加強“數字化教學實驗系統”等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工作。“數字化教學實驗系統”作為重點科研項目,要完成二版軟件的設計并積極做好推廣工作,同時啟動三版軟件的設計工作。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這項工作有根本性的變化。科明園數字化系統要繼續擴大國外市場,拓展國內市場。
7、抓好培訓工作。加強對教育部新頒布的《初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等三項教育行業標準和《中小學理科實驗室裝備規范》的宣貫工作;圍繞職業教育的行業標準,抓住有關熱點問題,開展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舉辦相關研討會或論壇;組織“自制教具”、“探索性實驗”、“新技術應用”、“圖書館建設”等相關培訓。
8、配合教育行政部門抓好教學儀器產品的質量檢測工作。進一步提升檢測能力,做好2007年的計量認證現場評審工作,積極創造條件擴展檢測項目,加強人員的引進和培訓,確保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和權威性,為各地教學儀器產品招標提供可靠的質量依據。
10、抓好“球型投影儀”教學軟件資源庫的開發和建設工作。爭取后半年向學校推廣。
二、主要工作
1、抓好實踐基地的建設。召開第三次實踐基地建設經驗交流會,建立起核心會員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推動制定校外活動場所裝備配備標準的立項工作。
2、辦好刊物和報紙。繼續辦好《教學儀器與實驗》,完成中小學內容的合版工作,擴大頁碼,增強刊物的活力,擴大發行量。
繼續辦好《教儀動態》,為戰線搭建好交流學習的平臺。加強網站建設。
3、繼續做好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具合作項目。開展教具對學習者能力改進的研究與培訓,進一步向西部八省區愛生校提供小學教具包和體育器材,為改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做出新貢獻。
4、探索數字化校園建設。為推動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迎接信息社會的到來,擬在適當的時候啟動中小學數字化校園的研究,全面系統地研究信息技術在中小學的應用模式,研究信息技術對學生發展的影響,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
5、抓緊專用教室的研究和建設。完成“歷史專用教室”、“學校規模與實驗室、專用教室最佳配備方案”的研究。做好“多媒體教室裝備規范”標準編制的前期調研和相關準備工作。做好“數字化地理專用教室”、“科學實驗室”的研制開發工作。
6、拓展生物學科領域的研究。完成“驗證遺傳分離規律的實驗材料”的產品設計、“中學生物顯微圖譜”的拍攝和編輯、新課題“護理人模型”的研究。在減數分裂和胚胎方面開展新品種的試制,在藻類培養技術上有所突破。努力開拓國內外切片市場。
7、修訂相關質量體系文件。按照2007年1月1日實施的《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修訂檢測中心的質量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手冊》及程序文件等。
8、做好審議2007年科研課題的工作。召開所學術委員會會議,審議2007年度申報的科研課題,做好課題計劃任務書、課題行動計劃的審查工作及科研成果鑒定和歸檔工作。
一、重點工作
1、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加強政治理論和專業理論學習,注重調查研究,提高科研工作和公益性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導我所工作。
2、完成有關標準的制定工作。配合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實驗工作,在深入理解高中新課程標準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制(修)訂三類特殊教育學校儀器配備標準;制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相關專業配備標準。
3、舉辦實驗教學與教育技術裝備發展論壇,推動《標準》和《規范》的落實工作,集思廣益,為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改革與發展獻計獻策。
4、組織好幼兒園自制教具展評活動。2007年11月,我所與全國婦聯兒童部和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共同舉辦首屆“全國幼兒園優秀自制玩教具展評活動”,出版獲獎作品集,推動學前教育特別是玩教具工作上一新臺階。
5、認真做好教育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完成第四屆全國教學儀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工作;加快標準制(修)訂的工作力度;做好標準化體系表,按計劃完成國家標準和教育行業標準的起草和審定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建職業教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同時,積極創造條件解決標準化工作的經費問題。
6、加強“數字化教學實驗系統”等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工作。“數字化教學實驗系統”作為重點科研項目,要完成二版軟件的設計并積極做好推廣工作,同時啟動三版軟件的設計工作。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這項工作有根本性的變化。科明園數字化系統要繼續擴大國外市場,拓展國內市場。
7、抓好培訓工作。加強對教育部新頒布的《初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等三項教育行業標準和《中小學理科實驗室裝備規范》的宣貫工作;圍繞職業教育的行業標準,抓住有關熱點問題,開展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舉辦相關研討會或論壇;組織“自制教具”、“探索性實驗”、“新技術應用”、“圖書館建設”等相關培訓。
8、配合教育行政部門抓好教學儀器產品的質量檢測工作。進一步提升檢測能力,做好2007年的計量認證現場評審工作,積極創造條件擴展檢測項目,加強人員的引進和培訓,確保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和權威性,為各地教學儀器產品招標提供可靠的質量依據。
10、抓好“球型投影儀”教學軟件資源庫的開發和建設工作。爭取后半年向學校推廣。
二、主要工作
1、抓好實踐基地的建設。召開第三次實踐基地建設經驗交流會,建立起核心會員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推動制定校外活動場所裝備配備標準的立項工作。
2、辦好刊物和報紙。繼續辦好《教學儀器與實驗》,完成中小學內容的合版工作,擴大頁碼,增強刊物的活力,擴大發行量。
繼續辦好《教儀動態》,為戰線搭建好交流學習的平臺。加強網站建設。
3、繼續做好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具合作項目。開展教具對學習者能力改進的研究與培訓,進一步向西部八省區愛生校提供小學教具包和體育器材,為改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做出新貢獻。
4、探索數字化校園建設。為推動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迎接信息社會的到來,擬在適當的時候啟動中小學數字化校園的研究,全面系統地研究信息技術在中小學的應用模式,研究信息技術對學生發展的影響,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
5、抓緊專用教室的研究和建設。完成“歷史專用教室”、“學校規模與實驗室、專用教室最佳配備方案”的研究。做好“多媒體教室裝備規范”標準編制的前期調研和相關準備工作。做好“數字化地理專用教室”、“科學實驗室”的研制開發工作。
6、拓展生物學科領域的研究。完成“驗證遺傳分離規律的實驗材料”的產品設計、“中學生物顯微圖譜”的拍攝和編輯、新課題“護理人模型”的研究。在減數分裂和胚胎方面開展新品種的試制,在藻類培養技術上有所突破。努力開拓國內外切片市場。
7、修訂相關質量體系文件。按照2007年1月1日實施的《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修訂檢測中心的質量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手冊》及程序文件等。
8、做好審議2007年科研課題的工作。召開所學術委員會會議,審議2007年度申報的科研課題,做好課題計劃任務書、課題行動計劃的審查工作及科研成果鑒定和歸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