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11月28日電(記者白麗萍)近年來,一路走高的熱費價格和逐漸增多的供暖糾紛,讓居民對供暖“熱計量”翹首以待。早在2005年,多個部委就發文在全國逐步推廣供暖“分戶計量”,但時至今日供暖分戶計量繳費進展依然緩慢,沒有大的突破。
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城市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新建建筑要同步安裝熱量計算和調控裝置,既有建筑具備條件的,應當進行改造,達到節能和熱計量的要求。”分戶計量和計費能有效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最符合供暖收費的公平。
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城市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新建建筑要同步安裝熱量計算和調控裝置,既有建筑具備條件的,應當進行改造,達到節能和熱計量的要求。”分戶計量和計費能有效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最符合供暖收費的公平。
可現實中,這項節能減排制度在許多地方備受冷遇,個中原因無非是居民的消費利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的公共利益矛盾難以協調等等。最有能力和責任推動改革的企業方對改革不積極,而消費者希望改革,卻沒有話語主導權。
再往深層次說,一些地方和企業只考慮自身的利益,未顧及節能減排的需要,只算自己的小賬,未算國家的大賬。結果形成“雙輸”僵局:一面交著高額的暖氣費,一面承受著巨大浪費。
供暖改革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關系到政府在社會福利上的責任,千頭萬緒,從某種程度上說,供暖體制改革比醫療、住房制度改革更為棘手。
目前全國各地供熱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傳統的集中采暖用能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而分戶計量則是提高能效、提倡節能的催化劑,因此,改革不容拖延。
只有各級政府積極響應,供暖體制改革才能進一步推進。各級政府部門可以調動各方面資源,組織公眾參與,并制定供熱改革實施細則;在組織試點、探索經驗、以點帶面、推廣示范的同時,還可以用財稅政策等激勵手段和司法等強制手段,促進熱改取得最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