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
十堰市清潔能源產業三年行動方案
(2023-2025年)的通知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
主要目標
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國有平臺公司與各縣市區合作,統籌推進新能源開發、綠能指標爭取等相關工作,為我市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堅強的清潔能源保障。
到2025年
1.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到705萬千瓦,產值達到70億元。
2.新增天然氣儲氣能力150萬立方米,新增天然氣管道長度1700公里,新增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6座,擴建220千伏變電站3座。
3.充電樁達到1.2萬個,建成5座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達到200輛,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30億元。
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預期目標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重點任務
(一)實施清潔電源提升行動
1
統籌推進光伏發電規?;l展
加快推進南北兩個新能源百萬千瓦基地建設,北部重點推進鄖陽區22萬千瓦光伏、丹江口市習家店20萬千瓦農光互補、鄖西縣夾河光伏項目建設。
南部重點推進竹山縣麻家渡20萬千瓦光伏項目建設。
力爭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筑屋頂等光伏覆蓋率達到50%。
2
科學推進水電保護性開發
爭取丹江口、小漩等水電站擴機增容項目納入國家長江流域水電站建設方案并盡快實施,力爭到2025年擴機增容裝機15萬千瓦。
3
穩步推進其他清潔能源開發
有序推進風力發電,在負荷中心周邊建設以就地消納為主的微風發電,力爭到2025年風電裝機達到20萬千瓦。
加快推進丹江口市、房縣、張灣區3個省級規劃布局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力爭到202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5萬千瓦。
(二)實施清潔能源調峰能力建設行動
4
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加快竹山縣潘口3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力爭2026年內建成發電。
支持張灣區黃龍灘5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相關專題編制和審批,爭取2023年3季度核準年內開工。
積極爭取房縣吳山溝120萬千瓦、竹山縣天池嶺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調規,加快項目核準。
做好鄖陽區花蛇溝、三岔,房縣土地埡,竹山縣霍河、龔家溝、龍背灣,竹溪縣鄂坪、陳家坪等8座納入省級儲備電站站址保護,適時啟動前期工作。
5
積極推動儲能發展應用
新能源項目儲能設施配建比例不低于裝機容量的10%,探索電網側、用戶側和增量配電網改革試點園區的新型儲能電站建設,提高系統調峰調頻能力。
(三)實施能源網絡建設補短板行動
6
完善天然氣輸配體系
有序拓展天然氣市場,加快引入國家西氣東輸三線(河南西峽至十堰)天然氣管道與現有西氣東輸二線棗十支干線管道互聯互通,形成多氣源環網結構,提升天然氣安全供應能力。
推動丹江口市六里坪鎮至竹溪縣輸氣管道早日建成,改善房縣、竹山縣、竹溪縣等南部三縣的用氣環境。
加快推進儲氣調峰設施布局、建設,在十堰全域建設百萬立方米儲氣基地。
7
構建智慧堅強電網
建成以500千伏十堰變、漢水變為支撐,形成南、北2個220千伏環網,中部3條220千伏鏈路“兩環三鏈”結構的堅強主電網,保障十堰電力可靠供應與外送。
爭取十樊一、二回500千伏線路武當山段同塔改造工程落地,進一步提升電力外送能力。
爭取丹江口市北部匯集站落地,在北部形成“匯集站+漢水變”的新能源消納通道。
爭取竹溪縣匯集站落地,在南部形成“匯集站+潘口”外送線路的新能源消納通道。
8
加大熱力管網建設
構建多元化熱源供應體系,綜合利用京能機組供熱能力,構建“以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為主、分布式能源供熱為輔”的多元化、多模式熱源供應體系。
在非集中供熱區域大力推進分布式熱源建設,形成集中供熱與分散式供熱相互補充完善的供熱格局。
(四)實施新能源平臺建設行動
9
做大做強新能源平臺
以十堰綠能新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為服務咨詢支撐單位,以市城控新能源開發公司為主力軍,加快建設新能源產業平臺,支持平臺公司與各縣市區優質企業戰略合作,統籌推進我市新能源開發、微電網建設、綠能指標爭取等相關工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五)實施清潔能源消費模式轉變行動
10
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加大物流、公交、環衛等公共服務領域以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充電設施建設力度。
按照“慢充為主、快充為輔、鼓勵充電”的原則,逐步在全市中心區域內形成以住宅小區、辦公場所、公交場站、物流園區自(專)用充電設施為主體,以公共停車場、商業配建停車場、獨立充電站等公用充電設施為輔的城市充電服務網絡和沿高速公路的城際快速充電服務網絡。
到2025年,力爭建成1.2萬個充電樁。
11
培育壯大氫能產業鏈
重點開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試點,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拓展氫能在工業、儲能領域應用。
推動山西鵬飛集團與東風特汽(十堰)客車有限公司合資建設3萬輛氫能汽車生產基地、支持格羅夫與三環集團合資建設氫能生產基地。
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拓展在儲能、分布式發電、工業等領域的應用,在城市公交車、物流配送車、環衛車等公共服務領域,試點應用燃料電池商用車。
到2025年,力爭建成5座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達到200輛,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30億元。
貫徹落實“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發展部署全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