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藍天行動”專項的重要項目,空氣源熱泵示范應用成功,不僅為首都藍天做出貢獻,還為新型城鎮取暖提供了樣板。當地環保部門負責人介紹,用上熱泵供熱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分別比燃油供熱下降81%、79%和72%,環保效益明顯。
供暖一定要用燃煤、燃氣和熱水嗎?不,冷空氣也能當熱源。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清華同方為密云司馬臺新村的121棟樓、596戶居民提供了采暖熱源,戶外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冷空氣作為采暖能源,全村供暖沒燒一克煤。村民老劉的家是一棟二層小樓,向陽的墻壁一角掛著一臺機器,類似空調室外機。“這可不是普通空調,里面全是高科技。”老劉說著,很是得意。原來,這就是能把冷空氣變成“暖氣”的“神奇空調”,學名叫空氣源熱泵,它通過熱交換,“榨取”戶外空氣以及土壤中的熱量,高效轉化為熱能,驅動室內供暖。
在自然狀態下,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而空氣源熱泵就像能從低處抽水一樣,其熱量可以從溫度低的地方向溫度高的地方提取。據介紹,熱泵工作原理與空調器一樣,只是從制冷改為制熱。供暖運行時,在380伏工業電壓驅動下,空氣源熱泵主機從室外吸收空氣中的能量,升溫至地板采暖可用的熱能。然后以35℃至45℃的低溫熱水為熱媒,通過埋設地板內的專用管路將地板加熱,并均勻向室內輻射熱量,從而達到冬季采暖的目的。
司馬臺及周邊地區是北京市水源保護區、生態涵養區和傳統文化展示區,不宜采用傳統化石能源供熱。用上空氣源熱泵后,司馬臺新村的冬天,不僅溫暖、干凈,而且更加節能環保。運行數據顯示,空氣源熱泵的能效比在3.0左右,一度電能產生相當于三度電的熱能,比直接電取暖省電三分之二。
老劉家面積有167平方米,往年冬天供暖,要燒掉大約2.2噸燃煤。用上空氣源熱泵后,一個冬天耗電5161度,折合標準煤1.6噸,相當于少燒600公斤燃煤。這意味著,除去火力發電的源頭能源消耗,空氣源熱泵這項新技術在老劉一家就“凈減排”二氧化碳1.4噸、二氧化硫12.7千克、氮氧化物3.7千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恰是直接污染空氣、形成霧霾的物質。被成為神器空調的空氣源熱泵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并且成本很低,“比統一供暖還便宜呢!”老劉說。據了解,由于有峰谷計價電表,使用空氣源熱泵的電費有很大優惠。核算下來,使用空氣源熱泵的成本,每平方米不到20元,而統一供暖的費用在每平方米30元左右。
空氣源熱泵沒有燃燒過程,是節能、環保的采暖技術,非常適用于發展進程日益加快的城鎮化建設。目前,這項京產的神奇技術已在天津推廣應用。今年2月,熱泵供暖示范項目在天津和平區兆豐路社區居委會投用,成為天津首個民用散煤清潔能源技術示范項目。“原來我們用燃油供熱,燒的是柴油,鍋爐房附近老有一股味兒。”居委會主任張少成對記者說,“現在采暖用電驅動,運行半天,就能讓屋內全天保持20℃,不用專人看管,而且,這項技術夏天還能制冷呢!”
當地環保部門負責人介紹,用上熱泵供熱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分別比燃油供熱下降81%、79%和72%,環保效益明顯。他說,散煤燃燒只占天津全市總用煤量的6%,但其產生的煙塵污染占到總污染物的30%左右。天津市散煤用戶約有120萬戶,主要集中在無法集中采暖的老社區、城鄉結合部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凸顯了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2017年,天津全市民用散煤清潔化替代率要達到90%。
轟轟烈烈的采暖季將要過去,但是在采暖季中樹立的樣板工程卻留下了諸多印記。空氣源熱泵采暖憑借其節能環保的效果不僅為眾多客戶所接受,更是多次上榜國家政策層面及大眾媒體的關注范疇。政府不僅能完善引導資助政策,同時在新城鎮建設前期就做好清潔能源規劃,同時規范行業發展,促使熱泵供暖行業健康發展,而大眾媒體的助勢將會促使空氣源熱泵快速的發展,雙管齊下的保障為空氣源熱泵的未來開了綠燈。來源:熱泵產業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