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由國家節能中心和丹麥能源署聯合主辦的中丹區域供暖節能技術交流會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國家節能中心主任賈復生、吉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宋剛、丹麥駐華大使館能源參贊馬斯廷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中丹兩國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供熱企業代表120余人參加了會議。
賈復生在致辭中,首先闡述了推進建筑節能、提高城鎮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水平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概括了我國城鎮區域供暖快速發展狀況和趨勢,指出了存在的管理體制機制不順、以燃煤為主、熱電聯產占比下降和能耗較高等問題,重點闡明了我國推進供熱體制機制市場化改革、促進供暖能源多樣化、支持發展熱電聯產、推行熱計量和供暖節能改造、加強供暖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措施。賈復生指出,丹麥區域供暖節能領域的政策制定和實施經驗,對解決我國當前在該領域存在的問題有較強的借鑒價值,兩國在技術和產業方面的合作空間巨大。
宋剛介紹了“十二五”以來吉林省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行綠色新建建筑和實施供熱計量等工作的情況。到2014年底,吉林省縣級以上城市新建居住、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執行率達到100%,實施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達1.46億平方米。
馬斯廷介紹了丹麥追求著綠色發展的理念和在節能領域付諸的行動,過去40年丹麥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同時能耗有所降低,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丹麥緯度高寒季長,供熱是保障民生的根本,在政府和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下,區域供暖技術全球領先,已成為英、德等發達國家學習的對象。他向與會代表推介了本次參會的丹麥公司,希望這些丹麥技術能夠為中國企業帶來啟發,也希望中丹兩國在節能領域的合作更加務實深入。
交流會上,中丹兩國專家分別介紹了本國節能技術推廣政策和具體做法,來自亞洲開發銀行的代表介紹了區域供暖節能貸款項目的總體情況和申報流程,兩國企業代表介紹了有機朗肯循環螺桿膨脹發電技術、地下蓄水與工廠余熱利用技術、低品位余熱回收用于供暖技術、熱表測量數據應用于控制系統技術、區域供暖系統數據分析和調節技術、煤炭漿化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等9項節能環保技術和應用案例。這些技術都是經濟上可行、技術上合理、環境可接納、經過實踐檢驗的先進成熟技術,可有效解決區域供暖節能的技術難題,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在現場討論環節,來自京津冀和東北三省的多家企業代表踴躍提問,對感興趣的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會后,主辦方還通過問卷和訪談形式調研了會議效果,聽取參會代表的意見建議,為后續開展類似活動提供參考。與會代表反映,這次會議設定的主題切合區域供暖領域企業的關注點,有針對性地分享兩國相關政策措施,加深了企業對政策和市場環境的理解,推介的技術和案例對大多數企業有重要參考價值,希望國家節能中心今后能夠更多地舉辦類似活動。來源:國家節能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