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鶴城使用清潔能源的歷史,還要追溯到26年前。隨著1989年8月我市天然氣工程的建設開工,30年來,尤其是近10余年來,我市地區天然氣在工業、商用、民用等各個領域的廣泛普及,折射出鶴城宜居生活的新變化。去年開始,在這座以天藍水清著稱的宜居城市,《齊齊哈爾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其中明文要求中心城區洗浴場所222臺在用燃煤鍋爐將全部進行清潔能源改造。天然氣又肩負起替代燃煤鍋爐的重任,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最近,齊齊哈爾港華燃氣客服部副經理郭金泉和市沐浴協會秘書長張紅偉都在忙碌同一件事情:實際檢驗燃氣鍋爐的成本節約。
在郭金泉的工作記錄和查閱的文獻中,高效換熱機組配合燃氣鍋爐使用,理論上將5℃自來水加熱到42℃洗浴用水,每噸消耗能源折合20元錢。這樣的成本已經控制得相當不錯,但卻缺少更多的實驗來佐證。此時,他想到了正在進行燃氣鍋爐改造試驗的張紅偉。
“連續用了一周,每天大概成本二三百元,比過去省多了。”日前,記者在中華路一家大型洗浴中心內看到正在忙碌的張紅偉和燃氣鍋爐改造負責人。兩年前,我市免去了非居民用戶的天然氣“入戶安裝費”,齊齊哈爾港華燃氣每年倒貼數百萬元推進天然氣清潔利用,為大型商飲用戶進一步節約了安裝成本。張紅偉由此成為我市最早撤掉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供熱的8家浴池經營者之一。
走進張紅偉經營的大型洗浴鍋爐間,他似乎有說不完的節能經驗:曾經考慮并嘗試過空氣能、生物質、熱源換熱等多種方式,但最后還是回到了燃氣鍋爐上。兩臺燃氣鍋爐、兩座共計40噸的大水箱雖然解決了燃煤的污染排放,實現了清潔,但每月用氣成本都在6萬元以上,還是有些吃不消。
今年6月,張紅偉找到了一家燃氣熱水器經營單位,他的節能、提效理想終于變成了現實。現在他的鍋爐間重新安裝了“節能性燃氣快速熱水系統”,10臺燃氣爐實現了水流控制自動啟閉,利用冷凝機、廢水加熱冷水設備,每一點余熱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當初廠家理論測算每噸冷水加熱要17元左右,實際卻不到10元!算下來,每個月的燒水錢就省下4萬多元!”淘汰掉了大水箱、大鍋爐,張紅偉在燃氣使用上找到了節能訣竅,他表示,馬上還要在酒店熱水鍋爐上進行一次嘗試。
據齊齊哈爾港華燃氣統計,隨著天然氣的普及,尤其是在工業、商業領域的應用,我市每年可減排氮氧化物2萬噸、二氧化硫1.8萬噸、粉塵3.5萬噸、固體廢物4萬噸。天然氣讓齊齊哈爾市的天更藍、水更清。
平穩充足管網延伸減排
對于瑞祥小區居民張金彪來說,能夠用上天然氣可是解決了生活中的大問題。原本以開出租車謀生的張金彪,14年前因脈管炎被迫雙腿截肢,安逸的生活就此被擊碎。僅靠低保生活的他,6年前搬進了廉租住房,相比用電的高價、用液化氣的不便,樓房里的管道天然氣,對于他這樣僅能依靠輪椅行動的人來說既方便又經濟。多年來,和張金彪一樣,我市天然氣用戶逐步普及,管道燃氣不僅將清潔能源送進居民家,也在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大型工業商業用戶“宣戰”。
據齊齊哈爾港華燃氣公司統計,經過多年建設,尤其是天然氣工程的迅速發展,我市已成為黑龍江省內規模第二大的城市天然氣使用基地。目前,我市已擁有天然氣儲配站三座,合計儲氣能力達15萬立方米,地下管網總計1184.23公里;客戶總數40萬戶,其中商服客戶3622戶、大型工業客戶13戶,高峰日供氣達90萬立方米。
氣源充足,供應平穩,正是基于這一優勢,越來越多的商用客戶正將天然氣作為首選或備用儲備能源來考慮。齊齊哈爾港華燃氣客服部大客戶服務所所長郭萍每年都要接待幾百戶工業商業用戶的咨詢,在她的統計中,近年我市中心城區每年新增工商業用戶就多達150多家,用氣規模相對較大的包括工業用戶、采暖用戶等。
根據齊齊哈爾市“生態市、園林城,裝備工業制造基地、綠色食品之都”的城市整體定位,未來幾年,我市將采用cng壓縮天然氣母子站的供氣方式,大力拓展周邊縣區及市場。預計到今年底,年供氣總量將提高到4.6億立方米,與天然氣相關聯的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實現跨越式增長。伴隨著老裝備工業基地、綠色食品之都、生態旅游之鄉、歷史文化名城、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示范城市發展的腳步,鶴城的天然氣應用也走向中興。來源:鶴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