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感覺“氣短”
“我家面積100平方米,在二樓,一樓為臨街商鋪,由于商鋪冬天不采暖,我們家怎么都燒不熱,一個月的用氣量在600立方米左右。”家住安寧區健康路離合器廠家屬院的李女士說。如果今年按照階梯氣價計算,冬天取暖費實在難以招架。
家住西站曦華苑的孟先生說:“60多個平方的房子,一個月要300方氣,這個漲幅不合理。”皋蘭路路橋音樂廣場的住戶潘先生說:“小區有5棟樓400多戶,全部使用壁掛爐,采暖期每月500立方的天然氣,聽證會給的方案不合理,不知道從何而來?”家住孫家臺小區的孫先生說:“小區34棟樓,全部使用壁掛爐取暖,按照《方案》根本不夠用,家里80平米,三面朝陽,去年冬天,一個月最少的時候都要200立方米氣。”
對于《方案》,市民們反映最多的就是“氣短”,為此,記者也走訪了我市幾家專門經營天然氣壁掛爐的企業。就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燃氣壁掛爐而言,額定功率最大耗氣量一般在2.1立方米/小時。
“近幾年蘭州的冬天并未出現‘極寒’天氣,不少家庭都采用早晚間歇式的運行方式。從我們掌握的數據看,一般家庭,一天壁掛爐的運行時間在5小時左右,那么一天的耗氣量在10.5立方米,一個月下來的耗氣量一般在300立方米左右。”城關區一家經營供暖設備的公司負責人說。
同時該負責人也表示,他們的測算是按照新建住宅小區進行的。“如果是老舊小區保溫不好、套內面積大、壁掛爐使用年限長,這樣下來會更加費氣。”該負責人說。
市物價局:聽證會上見分曉
針對廣大市民的聲音和建議,記者昨日采訪了蘭州市物價局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在聽證會未召開之前,不便接受采訪,一切以聽證會結果為準。
但是該負責人在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獨立采暖壁掛爐家庭用氣量方案制定是蘭州市價格成本監審局對全市采用壁掛爐的小區,從高、中、低每個用氣檔次的用戶中進行抽樣調查后得出成本監審結論,根據目前的調查結果,采暖期的用氣量在119立方米,所以第一檔用氣量暫定為120立方米/月以內或140立方米/月以內。
同時該負責人表示,聽證方案只是供聽證會上參考的,并不代表后期會按照此方案一定執行。
■關新聞
“氣荒”變“荒氣”我國天然氣需求乏力
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及國際油價下跌的大背景下,我國長期以來面臨的“氣荒”近期正在向“荒氣”轉變,需求放緩致使天然氣供應出現過剩的傾向,但與此同時基層使用天然氣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氣改煤的逆流。專家認為,能源結構調整已經迎來“窗口期”,探索天然氣用途多元化,尤其是用來發電具備現實可能。長遠看,以市場化為核心的天然氣改革任務仍舊艱巨,提高國內天然氣價格競爭力勢在必行。
相對往年冬季頻繁出現的“氣荒”,意味著天然氣相對過剩的“荒氣”并不常見。專家認為,此次“荒氣”的出現快于預期,或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直接關系。
今年一季度,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為502億立方米,同比僅增長4.8%,而國內天然氣產量為3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8%;天然氣進口量16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6.5%。國內產量及進口量的增速已經超越消費量的增長速度。
作為國內天然氣市場主要供應商,中石油和中石化今年一季報顯示,兩家公司天然氣產量均同比上漲,但增幅放緩。其中,中石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7.7%,中石化同比增長2.08%。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曾表示,天然氣供過于求的形勢已經到來,業內認為可能會持續到2020年,而且過剩的量在300億到400億方左右。
“前年天然氣還存在短缺,可是沒料到‘荒氣’來得這么快。”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隨著近幾年全國霧霾治理壓力不斷加大,天然氣的供給本有可能待續短缺,業內甚至預計在2017年以后俄羅斯天然氣擴大對華供應量時“荒氣”才會出現。即使面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下降,專家普遍認為“荒氣”還是來得早了些。
專家建議,加快推進天然氣的市場化改革箭在弦上,當前應采取以下措施,多源發力推進改革:
一是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價格調整只作為配套舉措,重點是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對于天然氣的改革,專家認為還不能優先改革價格,以免造成市場萎縮。應先行探索在行業內引入競爭格局,逐步打消壟斷帶來的高額利潤。
二是開拓分布式發電潛力,通過優惠政策體現清潔發電的優勢。專家認為,應針對天然氣發電的環保價值,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或補貼政策,使得其與常規能源發電競爭,從而充分發揮出節能環保作用,同時也拓寬天然氣的應用領域。
三是國內供氣企業應采取切實措施,降低生產和供應成本,提高天然氣價格競爭力。 來源:蘭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