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市供熱行辦主任吳亞東說,一些熱企要求“鄰居簽字”,是借鑒了東北一些城市熱企的經驗。停暖后因熱傳導,會吸收鄰居的熱氣,“但吸收熱量非常少,不會對鄰居用熱造成明顯影響。”吳亞東說,“如果用熱戶的申請不屬于《烏市城市熱力管理條例》規定的3種情況,無正當理由,供熱企業不能隨意設置門檻。雖然熱企規定有其現實原因,但只要停暖就要求用戶鄰居簽字,而不去現場實地查看的一刀切做法并不可取。”
吳亞東建議,用戶申請停暖遇到熱企附加條件時,可向所在區縣供熱管理部門投訴,“如果轄區供熱管理部門還無法解決,還可以向我們投訴。”如調查屬實,他們將對企業進行通報,并取消相關年底評選優秀資格,“嚴重一點,甚至會影響到熱企特許經營和資質的審核。”吳亞東說。
新疆萬和律師事務所郭金聲說,熱力公司拋開政府的規范性文件增加附帶條件,這種情況是違規的、不合法的,“住戶如果要維權,可以依據政府條例走相關程序,也可以收集相關證據,起訴熱力公司或拒繳全額暖氣費。”
另據報道,烏魯木齊曾有用戶因申請停暖狀告熱企的案例。2008年,調往庫爾勒的鄔女士為烏市住房申請停暖,給新疆康德環保熱力科技有限公司寄了一封掛號信,但未獲答復。次年,鄔被康德熱力起訴要求繳納采暖費。鄔女士一審敗訴后,起訴至烏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審理認為,鄔女士住房具備分戶停暖條件,符合《條例》有關規定。作為用熱戶,她已履行申請變更供熱合同的相應義務,但熱企未作答復,雖“雙方實際并未辦理供熱合同變更手續”,但不能歸責于鄔女士。法院判決,鄔女士僅負有繳納基本供熱費的義務。
各方看法
說白了,申請停暖影響熱企效益
專家指出:加快技術改造完善相關條例,才是解決糾紛的出路
申請報停暖氣這件簡單的事,為什么搞得這么復雜?節約能源,節省開支的好事,熱企為何一不宣傳二不情愿呢?烏魯木齊一家大型熱力公司客服中心的負責人祝平揭開謎底:事關熱企效益。
熱企:停暖多了效益就少了
祝平解釋說:“停暖住戶多了,供熱企業收益減少,自然要想各種辦法設障礙了。”烏市大多數用戶是按照受熱面積向熱企繳納熱費的,一個區域或一個小區的供熱總管線不會因入住率變化而改變。為保證正常供暖,達到供熱要求,熱企的熱量控制、壓力和流量都不會變。也就是說,供熱成本相對固定,不會因一些住戶停暖而減少熱量。申請停暖的多了,暖氣費就收得少。打個比方,一個小區有1000戶,按每戶一年暖氣費2000元估算,若有200戶申請停暖,每戶少繳1000元,200戶就少繳20萬元。這對一個小型供熱企業來說,損失是很大的。
烏魯木齊近郊一些新建小區,多見交房兩年后(即超過保修期)入住率仍不足一半的情況。一家熱企的負責人說:“我們供熱的一個小區,很多樓上樓下、前后左右都是空置房屋,小區申請停暖的多達上百戶。如果都同意了,會造成大量的熱量散發和損耗,導致沒停暖住戶家里溫度很難熱起來。再說,申請的人多了,僅僅一半的熱費,我們連保本都不夠。”
祝平說,另外還有來自物業公司的阻力。部分小區的暖氣費由物業代收,熱企給予每平方米0.6至0.8元不等的代收費。一旦用戶申請停暖成功,物業也沒了代收費。
行辦:推行熱計量改造效果不佳據統計,烏市供熱面積目前達1.7億多平方米,除去壁掛爐自行供熱外,集中供熱面積有1.6億平方米。“其中獨立式循環供熱面積不到一半,大多都是老房子,串聯的,沒法申請停暖。”烏市供熱行辦主任吳亞東說。
為推行節能減排,解決用熱糾紛,建設部2003年起就在全國推行熱計量供暖。吳亞東說,所謂熱計量供暖,即在每戶安裝一個類似于水電表一樣的熱計量表,一旦用戶不需要供熱,即可自行關掉,烏魯木齊2006年起推行熱計量供熱,目前覆蓋面積達到4000多萬平方米。
據介紹,實施供熱計量的前提是對整個供熱系統進行同步改造,實現分戶計量和室溫調控,并配套實施熱源、換熱的自動化改造,保證有效節約熱能。根據各個區域的供熱情況,供熱單位可以及時有效調節,“低保高控”,避免熱能浪費。用戶也可根據自身用熱習慣,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自主調節室溫,實現節能降耗。
但記者調查發現,烏魯木齊不少進行熱計量改造、且安裝了熱計量表的小區內,熱計量表形同虛設,并未使用。熱企依舊按面積收費。
“由于熱計量供熱存在一些自身問題,導致包括烏市在內的全國熱計量供熱工作推行較慢。”吳亞東解釋說,供熱進出水水質不一樣,水雜質容易對熱計量表造成損壞。“好點的熱計量表都是上千元,住戶家中應該安什么樣的表?怎么收費?表壞了誰承擔?這些都沒有相關規定。”吳亞東說,正因熱計量供熱、收費等相關配套措施和標準沒有出臺,導致這項工作推行緩慢。
專家:熱企不能強制消費
新疆財經大學中亞區域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張磊(微博)指出,用戶和熱企雙方本應是平等的契約關系,但在實際中,面對熱企,用戶處在弱勢地位。“有意思的是,熱企在社會中往往以委屈者形象出現。”張磊說,因為承擔公共服務事業,自煤改氣后,熱企使用天然氣供暖,成本增加,每平方米22元供暖費卻一直沒有變。一覺得收取標準低,再加上有大量用戶惡意欠費,熱力公司大叫委屈。
“但在現實中,一旦住戶家中溫度不達標,熱企能解釋出各種原因,普通用戶非專業人士,無法求證,造成被強收費用。”張磊說,加之熱企本身處于壟斷經營的強勢地位,用戶無法選擇熱企,所以兩者之間是不對等的契約關系。張磊認為:用戶滿足了停暖條件,熱企就不該設置障礙。報停符合國提倡節能的要求,減少民眾負擔和能源損耗,熱企應積極支持這件好事。
自治區社科聯研究員戢廣南說,熱是一種看不見的商品,用戶有選擇權,“只要符合相關條件申請停暖時,熱企不能強制消費。”戢廣南說,隨著一家多套住房現象增多,房屋空置率也在加大。因技術手段、相關政策滯后及歷史遺留問題等諸多原因,用戶掏多少錢、買多少熱、怎么買自己都不能說了算,所以糾紛不斷。這需要執法部門和監管部門以管理思路的創新、服務質量的提升以及推進配套法律法規的完善等手段解決問題,“比如加快熱計量改造和技術改進步伐,盡快出臺相關收費標準及配套措施,完善相關條例”。
烏市供熱行辦主任吳亞東表示,自治區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出臺熱計量供熱收費標準,相信相關標準出臺后,這項工作就能很快推行下去,屆時,用戶與熱力公司之間相關糾紛有望大大減少。
(應采訪對象要求,報道中的“吳克”和“祝平”為化名。)
講述簽字失敗很郁悶
鄰居:那是你和熱力公司的事!
講述人:吳先生
拿著物業給的鄰居電話挨個打,只能跟人家說好話,反復講真的沒什么影響,請人家看在鄰居的面子上幫忙。
樓下年輕女孩痛快地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何況是鄰居,我給你簽。左手鄰居是個小伙,說他懂呢沒啥影響,不但答應給我簽,還說他樓上住著他老爹,需要的話一并簽了。雖然不需要他的樓上簽字,但陌生人之間說這話,我真很感動。
兩個鄰居順利,我高興得太早。第三位說考慮一下,回頭告訴我問了熱力公司,不但有影響,而且如果簽字,冬天她家暖氣有問題的話就不管了。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就一句“不好意思”,不給簽。
敲開了最后一位鄰居的門,我才開口,就像防賊一樣把我領到樓道,不讓在他家門口。
我講完,他反問我道:這是你和熱力公司的事,連我有什么關系?!我反復說明簽字是熱力公司規定,根本不帶理的,就一句他不管。
事辦不成挺郁悶的。但說心里話,我也能理解鄰居,更煩這個簽字規定。這不是制造矛盾么,太別扭了,我也生了情緒:不給我簽字,以后有事找我,別怪我不客氣。
簽字成功
也擔心供熱公司真不會管鄰居了么
講述人:何女士
房子買了3年,鄰居一個不認識。去物業要鄰居聯系方式,人家態度是:沒這個義務幫我,讓我敲門去。連續3個傍晚上門,只有樓上開了門。進去人家看告知書肯定擔心。我只能說,都是鄰居照顧一下吧。兩口子挺年輕,女的嘟囔著說萬一有影響咋辦,男的來了句:能有個啥影響,簽吧!
我去物業磨,才給了其他3位鄰居電話。原來左鄰右舍都不常住,一個伊犁人,一個在和田。我硬著頭皮打電話,怕人家以為是詐騙電話不接。還好最后都接了,沒想到這兩家也打算報停呢,這下我們成了互相幫助了,痛快同意簽字。
第四家接了電話,答復是:誰知道我是什么人,要簽字見面再說。晚上見了表示理解,給我簽了。但人家提出來:“萬一冬天暖氣不熱,你得配合我解決問題。”
我算幸運的,遇到4個通情達理的好鄰居??晌倚睦镆矝]底,萬一鄰居家里暖氣不熱,又并非我停暖的原因,熱力公司以簽字為由真不給鄰居解決怎么辦?再說了,房子里暖氣不熱原因多了去了,拿什么證明是我停暖造成的呢?想到這,雖然報停成功,還是有些擔心呢。
暖氣報停減半繳費
根據相關規定,用熱戶申請報停暖氣獲批后,該供暖季的暖氣費減半繳納。以烏魯木齊現行標準,即按每平方米11元繳納基礎熱費。
申請停暖門檻
須請四鄰簽字企業解釋:這是企業根據《條例》相關規定的大框架,結合工作實際來制定的。
交房5年以上企業解釋:原本是交房兩年后能申請停暖,但小區房子不斷出現爆管、凍裂等情況,才改成了5年。頂樓一樓不能報停企業解釋:一旦停暖會吸收更多熱量,影響周圍鄰居,若室溫過低,還會凍裂自來水管、下水管道。 來源:新浪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