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
解決高寒高海拔地區供暖
自治區住建廳廳長陳錦表示,本次會議是非常務實的研討會,為做好“十三五”工作打下了基礎。西藏“十三五”要著力解決高寒高海拔地區的供暖工作,供熱方式要結合西藏實際情況進行研究探討,西藏的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選擇可再生能源進行供暖,符合綠色環保生態發展的理念。
中國建筑科學院鄭瑞澄教授結合國際國內的使用環境闡述了采暖技術的發展趨勢,她認為西藏太陽能供暖的優勢非常明顯,西藏太陽能年輻射總量大于6700MJ/m2,高于北歐、中歐很多國家的太陽能年輻射總量,西藏適用太陽能、熱泵綜合利用的供暖方式。
隨后,中國科學院徐剛博士對可使用的先進技術、集中供暖優勢、高寒高海拔環境特殊設計等進行了系統介紹。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任何濤介紹了浪卡子縣具體供暖設計方案,針對具體房屋的數據等,和不同熱源進行了對比,進行了可行性和經濟性的分析。
太陽能供暖項目
將在浪卡子縣示范
經與會專家討論認為,高寒高海拔地區取暖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的重要任務,西藏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發展太陽能供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太陽能為主的城鎮供暖技術可以提供高性價比的供暖服務,在4000米以上地區進行供暖、供熱、供電、供氧、加濕,是創造和諧的安居樂業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科院能源所作為我國唯一專業從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領域綜合研究與開發的國立研究機構,代表了中國科學界最高學術和科研水平,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也是我國建筑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和開發機構,系統設計結合了各自最先進的產品、技術和理念,采用集中與分散供暖相結合,多種低碳能源并舉的模式,在規模化、集中化基礎上建立具備可靠、高效和經濟性要求的長壽命系統,“三分建設七分養護”的運行理念是非常適合西藏地區特色的。通過組織科技特派員實地指導、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扶植自治區本土科技人才,建立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以具備自我管理機制的維護體系解決運行養護問題,可以保證系統長期穩定的服務。希望借浪卡子縣供暖項目的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可再生能源集中供暖技術在全區的推廣使用,推動自治區高質量生態宜居城鎮的整體發展。
會議決定,要切實按照時間節點和有關要求抓緊技術的完善充實和細化,對研究報告進一步完善,提交正式成果,以便進行可研報告。同時,對建設成本和投資成本進行比較分析,使課題報告成為一個指導性的技術規范。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協同發改委、科技廳、財政廳等相關部門明確下一步開展工作的時間和有關事宜,確保示范工作順利推進。 來源:西藏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