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天氣乍暖還寒。記者前往市熱力集團公司,體驗智能供暖帶給我們的高效與便捷。
據公司負責人介紹,所謂智能供暖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將熱力站的設備、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關聯的、統一和協調的智能系統之中,使供熱數據資源達到充分共享,實現供熱系統的信息化、智能化,全網實時自動調節。
該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步入遠距離精細化智能管控供暖時代,全市136座熱力站已全部達到無人值守和操作的先進水平。通過對監控中心、服務平臺、中心機房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實現了集中供暖高效、便捷服務。
運行監控平臺——
統管熱網運行的“司令部”
在熱力集團熱網監控中心,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墻上的巨大電子屏幕,屏幕上的動態畫面十分清晰,操縱電腦,畫面即可切換。值班調度員告訴我們,這里是統管全市熱網運行的指揮部。它將熱源、熱力管網、熱力站運行數據,通過供熱設備、計算機系統及通訊網絡全部上傳至控制中心,形成分散布局、“一體化”管理的全網智能控制系統。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監控畫面實時了解系統運行情況,完成相關的數據分析并形成報表,實施遠程供熱溫度調節,對局部區域尚未達到溫度曲線數據的自動報警,及時提醒調度人員。
據了解,通過超大屏幕,工作人員可“直抵現場,實時交互”,綜合實現熱網系統指揮調度、運行現場監測的可視化,實現熱網安全生產事故防范智能化。供熱管網在運行過程中,一旦出現爆管、超壓等事故,報警系統會在第一時間發出報警信號,調度人員做出最快響應,根據實際情況指導現場人員進行事故處理,防止事故擴大造成損失。
963518客服熱線——
服務熱用戶的“指揮中心”
963518平臺是結合熱力服務的特殊性而“量身打造”的服務中心,在集團公司一間簡單的辦公室中,4臺電話,4個接線員,連接的是全市20萬供暖用戶。
據接線員介紹,根據投訴用戶提供的繳費收據數字編號,電腦會自動進入該用戶頁面,用戶家庭住址、繳費情況、供熱面積、所屬換熱站等自然信息全部顯現。將用戶反映的問題錄入電腦后,將生成維修單并自動派單。維修單生成后,以短信形式直接發送到維修人員手機上,若維修人員不及時翻看短信、不及時進行回復,24小時內該條短信將發送至業務主管手機,若再不回復還將繼續升級發送至公司主要領導。
用公司負責人的話說,這套管理系統的投入使用,不僅縮短了供熱企業和客戶之間的距離,也優化了服務流程,實現了客服中心和維修部門的高效協同作業,提升了供熱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信息中心機房——
集團信息化系統的“神經中樞”
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結合多年對辦公、運行、設備、技術、收費、服務等資源的掌握和了解,熱力集團把分散設立信息上升為集中信息管理,將自動化辦公、熱網監控、供熱服務平臺、收繳熱費、各種車輛定位等服務器系統歸集中于中心機房,全面具備了信息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的功能。根據各部門業務的不同,通過程序對信息資源進行共享、分享控制使用,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該負責人表示,中心機房建立后,為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的可靠運行提供了符合規范的環境條件和工作條件,滿足了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等對溫度、濕度、潔凈度、電性能、防火性、防靜電能力、抗干擾能力、防雷、接地等各項指標的要求,保證了通訊網絡樞紐暢通無阻地傳遞信息的穩定性、可靠性。中心機房也成為是集團公司信息化系統的“中樞神經”。
信息歸集,數據共享,讓普通人眼中龐大而復雜的操作系統變得簡單直接,輕觸鼠標進行溫度調控,一個電話完成問題查處,智慧力量傳導下的智能生活神奇而偉大。 來源:遼源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