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供暖期結束還有一個多月,可是近日延吉市不少小區居民發現,家里的暖氣提前“撂挑子”了。
☆年過完了 家里的溫度也降了
3月2日上午,丹明小區居民魏先生家室內溫度在18攝氏度左右徘徊。魏先生說,從上個月21日開始,家里的暖氣就沒了熱乎氣兒。“雖然現在天氣正在轉暖,但是家里這溫度仍然挺凍人。”為此,魏先生不得不把老人和孩子送到親戚家暫住。
記者采訪得知,在丹明小區附近的大宇花園小區內,暖氣不熱是普遍現象。“雖然天氣越來越暖和,但畢竟還在供暖期內,這暖氣質量不能這么‘虎頭蛇尾’吧?”居民張女士說。“我們年年按時繳納取暖費,從不拖欠,為的就是能在冬天家里有個熱乎氣兒,結果現在家里溫度這么低,天天一想到回家就打怵。”與張女士同住一個單元的朱女士激動地說。
☆供熱“不給力” 居民心中很不滿
暖氣不熱的小區不止以上幾個。在丹延小區內,幾乎所有住戶都在抱怨自家暖氣“沒有溫度”。該小區居民于阿姨告訴記者,她們小區有12幢樓,很多家庭在今冬都在室內貼了塑料布防寒,其他小區只是最近不熱,她們小區這一個供暖期就沒怎么熱過。“整個冬天,我們不停地找相關部門反映問題,供熱公司也過來測過溫度,但一測就是18度,似乎達到18度就可以了,但我們家還是很冷,尤其是晚上,蓋兩床被子都感覺到冷。很多家庭不得不用空調、電暖氣等取暖設備,導致每月電費上漲至200多元。我們真是想不通,為啥交了暖氣費還要挨凍?”
☆別讓熱度“虎頭蛇尾”
在臨近供暖期結束時,供熱質量“不給力”的不只是一兩個小區。連日來,眾多市民撥打本網熱線反映,家里的溫度從春節假期結束后就“緩慢下降”。“最近暖氣更是時有時無。”大家都表示,“雖然是供暖末期,但熱度‘虎頭蛇尾’,不僅讓暖氣涼了下來,也讓老百姓的心涼了。”
針對這些問題,本網記者咨詢了延吉市燃氣和供熱管理中心得知,居民家里供暖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有管道堵塞或暖氣片內有氣體,導致熱水流動不暢。如果家里的溫度不理想,可以及時聯系供熱單位進行維修及測溫,也可以撥打管理中心電話:6901011、6901022反映。
記者咨詢相關律師了解到,在測溫退費方面,供熱企業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對于企業測溫人員拒不到場的情況缺乏“懲罰性標準”。而居民通過法律程序維權,成本又太高。此外,對于供暖企業在供熱上的“缺斤短兩”,相關部門大多以“檢查、督促”為主,對企業缺乏約束力。
☆希望:善始善終 溫暖人心
記者認為,人情冷暖,在收官階段的暖氣溫度上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一個暖洋洋的居家環境,不僅能暖在人身上,更能暖在人心上。本網希望各供熱企業,越是在收官階段,越應給市民一個溫暖的“交代”,做到善始善終,這也是服務型企業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 來源:延邊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