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駐洛央企“三供一業”供熱改造的首批小區之一,一拖龍西小區1600戶居民終于在去年12月31日享受到了集中供熱。
“家里老人有心腦血管病,一到冬天病情就加重。以前冬天家里只能開空調,時間長了,老人孩子都不舒服。現在好了,回家就是熱的,也不用穿棉襖了。”昨日,龍西小區的居民張愛英高興地對記者說。
副省長、市委書記李亞強調,構建現代市場體系,關鍵是要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各類要素市場,建設服務型政府,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作為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2014年,我市被確定為全國“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分離移交試點城市,以幫助央企減輕辦社會負擔。“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后,小區居民生活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市熱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供熱分離移交后,由熱力公司直接和用戶簽訂供用熱合同,熱力公司將直管到戶,減少中間環節。另外,熱力公司還要對小區內老舊的供熱系統進行改造,這樣一來,熱效率得到極大提高,供熱將更加穩定可靠。
據悉,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正式申報開展“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的26家駐洛央企,都已全部與地方接收單位簽訂了供水、供電、供熱分離改造移交協議。其中,涉及供電分離移交的有19家企業,共49074戶居民;涉及供水分離移交的有19家企業,共45852戶居民;涉及供熱分離移交的有17家企業,共69790戶居民,總供熱面積548.48萬平方米。
中國六冶洛陽有限公司是我市開展“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進度最快的企業。如今,六冶洛陽公司居民小區的供水改造正在緊張施工,供電在去年8月底已完成改造,供熱改造目前已完成了70%,今年11月中旬可全部完工。
六冶洛陽公司后勤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志偉介紹,該公司共有5個生活區,多是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建造的,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管網老化、陳舊,停水、停電、停暖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基礎設施超期服役,不能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隨著相關設備的老化,運行、維護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的經濟負擔越來越重。改造后,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基礎設施服務,企業也節約了成本,是一件互利共贏的好事。”邵志偉說。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市國資委中小企業與職工工作科。科長王一民拿著副省長張維寧的批示,高興地說:“咱洛陽‘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得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通報表揚,試點經驗有望在全省推廣了。”
“三供一業”是中央企業辦社會職能中補貼比重最大、影響面最廣,意義最大、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市作為全國“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試點城市,獲得了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貼。“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資金由國務院國資委、央企總部拿大頭,企業只需承擔小部分費用,這既有利于企業進一步精于主業,減輕負擔,又有利于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
市國資委建立了周例會制度,由供水、供電、供熱、物業等有關企業每周匯報“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的進展及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為有效化解移交企業和接收企業在改造工程造價、移交的費用標準范圍等方面的分歧,我市還組建了駐洛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專家組,當出現分歧時由專家組進行研究、論證,做出公正評判。為給移交企業提供最大的便利,供水、供電、供熱、物業等接收企業主動服務,快速施工,讓小區居民早日享受到“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帶來的生活便利。
目前,我市“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已圓滿實現了大頭落地,駐洛央企已到位供水、供電、供熱改造資金合計約2.7億元。下一步,我市將按照加快構建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科學謀劃、統籌推進,繼續加快“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的進度,按照“已簽約企業抓開工、已開工企業抓進度、已實施企業抓資金申領”的工作思路,督促移交、接收企業落實協議,并對已完成分離改造工作、具備條件的家屬區實施整體移交,抓好資產劃轉、接收后的管理維護工作,讓更多群眾安居樂業。 來源:洛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