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市市政市容委、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共同召開了2015至2016年供暖季供暖結束日氣象服務專題會商。根據氣象部門在會上發布的預報,從3月16日到20日的5天時間里,北京平均氣溫約為11.2℃,較常年提前入春。由于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5℃的可能性很小,符合按時停暖的氣象條件。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今日零時開始,全市1300余家供暖企業將陸續關停供熱鍋爐,但因為管線內仍存有大量熱水,所以市民家中暖氣片不會一下子涼下來,仍會有余溫。此外,醫院、學校、養老院等非居民住宅仍會適度延長供暖。
由于早晚溫度仍較低,市民需注意保暖。另外,供暖季結束時也容易發生暖氣片漏水現象。
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21日至24日曾遇到了近30年罕見的低溫天氣,平均最低氣溫降到零下12攝氏度以下,全市供熱系統保障運行遇到了一次大考。“因為我們的供熱系統是按照零下9攝氏度、室溫18攝氏度標準設計的。這樣的低溫天氣已經超過了設計標準。”他說,面對這種情況,相關單位和供熱企業提升了應急預案等級和鍋爐運行效率,加強值守、檢修。
另外,本次供暖季,供氣保障也面臨新考驗。目前全市供熱鍋爐使用燃氣的比值已達到60%,五環之內居民供熱也基本告別燃煤。由于各種因素,去年12月下旬和今年1月下旬,本市曾兩次發布“限氣令”,客觀上對供熱造成了一定影響。據介紹,為了加強供熱保障,相關單位目前正在修建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同時,本市還在積極與河北省進行溝通,繼通州使用三河熱源之外,房山也計劃引入涿州熱源,“供熱面積可能達上千萬平方米。”
采暖季的結束也預示著管道檢修工作的全面啟動。記者了解到,截止到2015年10月,城六區內建筑年代在1990年之前的小區管線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2016至2018年管線維修改造計劃,準備通過3年時間對建筑年代在1990年至2000年的小區進行管線檢修改造。據了解,供熱管線的使用壽命一般是15年到20年,但根據實際情況會盡量提前進行檢修、更換。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