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明年底縣城供熱普及率過7成揚塵防治措施完備率98%
根據《計劃》,到2017年底,全省城市、縣城規劃區規模以上建設工地(含房屋拆除)揚塵防治措施完備率達到98%以上,工地視頻監控系統安裝率達到96%以上;納入監管的渣土運輸車輛密閉化率、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均達到95%以上,其中平推式全密閉新型渣土車占比達到40%,“黑”渣土車得到有效管控;城市、縣城快速路、主次干路的車行道機掃、灑水率達到90%以上,支路、慢車道、人行道機掃、沖洗率達到40%以上;非山地城市城區主次干路非機動車道配置率(含施劃標志標線)達到80%以上,50%以上的城市建成公共自行車系統;所有市、縣和工業園區全部建有集中供熱設施,全省城市、縣城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0%以上,集中供熱鍋爐污染物排放值低于國家標準;新建節能建筑1億平方米,新增綠色建筑5000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2000萬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3000萬平方米。
建筑工地:
四級大風天氣通知土方施工作業實現全覆蓋監控
工地揚塵治理是防治建設領域大氣污染的重點,住建廳規定,在建工程外立面設置密目式防塵網,施工現場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區地面全部硬化或覆蓋碎石,裸露場地和集中堆放土方覆蓋、固化或綠化等防塵措施。開挖、回填等土方作業時,應當輔以灑水、壓塵等措施 ,遇到四級以上大風天氣,應當停止土方施工作業,并在作業處覆蓋防塵網。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采取灑水降塵、沖洗地面等措施。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應采用密閉搬運、存儲或防塵布苫蓋等防塵措施。建筑物內施工垃圾清運,應采用器具或管道運輸,嚴禁凌空拋擲,嚴禁焚燒。
規模以上建設工地開工前,建設或施工單位要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工地出入口和關鍵點位均要設置攝像頭,實現對整個工地的全覆蓋監控,并與城市數字城管系統或有關部門監管系統平臺聯網。
渣土車:
渣土車全部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實現密閉化改裝
防治因為渣土車密封不嚴、超載造成撒漏及揚塵,建設部門將加大對渣土車的管控力度,要求渣土運輸車輛要進行密閉化改裝,安裝衛星定位裝置,有條件的市要推廣平推式全密閉新型渣土車。渣土車不得超高、超量裝載,密閉不嚴不得上路行駛。同時房屋建筑、市政公用、房屋拆遷、園林綠化等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要到工程所在地環衛部門辦理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手續。
各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門要組織對轄區內的渣土消納場進行排查梳理,逐一登記造冊,落實管理責任單位,進行安全和環境影響評估評價。所有渣土運輸企業要將建筑渣土運至環衛部門指定的渣土消納場,嚴禁亂倒。加強渣土消納場管理,采取篷蓋、定時噴水(灑水)、綠化等控塵措施。對不符合安全和揚塵控制要求的消納場,要堅決進行整改、清理,消除安全隱患,避免二次污染。
供熱:
實行集中供熱的新建建筑全部按熱計量收費
近年來,山東一直大力推廣熱計量,已減少供熱用煤量減低氣體排放,此次住建廳明確規定,快推進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實行集中供熱的新建建筑和經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部按用熱量計價收費。實施供熱計量溫控一體化,實行供熱能耗在線監測,促進用戶行為節能,推進供熱節能減排。加快實施集中供熱老舊管網改造,提高集中供熱管網輸送能力。
同時結合舊城升級改造、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扎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100米以下住宅和集中供應熱水的公共建筑全面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光伏、淺層地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建筑應用。加快省級綠色生態城鎮建設,助推綠色城鎮化。積極開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適時開展集中連片示范區試點。
露天燒烤:
規劃禁止露天燒烤區推廣無煙燒烤爐具
對于露天燒烤這個老大難,住建廳要求各地城市管理部門要會同環保等部門,劃定禁止漏天燒烤區,報地方政府批準后公布。禁止燒烤區公布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在該區域內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露天燒烤食品提供場地。積極推廣無煙燒烤爐具,開展燒烤進院活動。加強執法,對嚴重影響交通的占道經營者、油煙污染嚴重經營業戶,要依法依規進行整治。
加強對城市裸露地塊的排查,及時更新裸露土地臺賬和分布圖。對各類既有、新增裸露地,要按照屬地管理、權責管理原則,落實綠化責任單位,園林綠化部門做好督導檢查。將城市規劃區內的渣土堆、需在建筑工地內存放3個月以上的土堆納入綠化范圍,通過整理、覆土,栽種樹木、花草,實現裸土變綠地。加強裸露土地綠化,對園林局負責的城區破損山體,采取綠化等措施進行生態修復,保證裸露土地綠化成果不反彈。 來源:國搜時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