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嚴寒天氣提出新的考驗 供暖結束后老管網抓緊體檢
2015—2016的供暖季,除了極端嚴寒天氣下出現的停暖風波,總體來說還算平穩。去年冬天,由于濟南市遭遇幾十年不遇的極端嚴寒天氣,省城北部一處熱網在提溫加壓時出現泄漏,導致周邊十余個小區200萬平米用熱居民家中受到影響。在搶修過程中,由于天氣嚴寒,搶修工程復雜,讓一開始公布的供暖時間又推遲了。
據了解,隨著厄爾尼諾等現象的頻繁發生,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熱網冬季遭遇的考驗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濟南部分供熱管網趨于老化,這些供熱隱患都必須在供暖結束后及時體檢。
近日,濟南市就針對東部余熱進城進行了大規模的供熱搶修演練。對此居民表示,供暖雖然只是冬天的事兒,但不供暖時也不能松懈,不供暖的時候比供暖的時候還要重要,這樣才能讓居民用熱時少出問題。
用延長供暖日期攤薄用熱成本 不如降熱價看天供暖來的實在
隨著近幾年煤炭價格下降,降低供暖價格成了不少市民的心聲。在即將過去的供暖期,我省臨沂、濰坊等多個城市已經下調供暖費。
濟南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2008年供熱價格調整時,價格不到位,價格與成本倒掛。與此同時,自2013年以來煤炭價格逐步下降,但煤炭占供暖成本的比例也縮小。同時,按照濟南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劃關于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淘汰的部署要求,供熱企業加大了清潔能源利用力度,環保改造投資較大、運行維護費用高,也是供熱成本的推升因素。
此外,供熱溫度標準由16提高到18攝氏度、實施免費報停政策,取消了15%的報停費,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供熱成本。綜合諸多原因,去年濟南市決定暫不調整居民采暖價格,通過延長10天供熱時間的方式予惠于民,即比原定供熱時間提前3天,比原定停熱時間延長7天。
不過,進入3月份以來,濟南市氣溫不斷回升,近些天最高溫度已經達到了20多度,但出于遵守延長供熱時間的承諾,濟南市并沒有主動縮短供暖時間。不少市民表示“現在室外溫度都20多度了,家里暖氣還很熱,在家里實在熱得不行,都要開著窗戶。”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假如下個供暖季煤炭價格還比較低,我建議還是要適當調整供暖價格,做到真正看天供暖,這樣對老百姓來說更加實惠,對社會來說也更環保。”
今后土暖氣燒散煤將不大行了 不燒土暖氣集中供熱能指望嗎
濟南市老城區目前仍有3800多萬平方米未集中供熱建筑主要通過民用煤、空調、小型燃油鍋爐等采暖方式。據濟南供熱部門負責人介紹,這其中民用煤用戶占70%,約為2600萬平方米。按每平方米每采暖季耗煤18公斤,共消耗散煤約45萬噸。民用煤多為未經任何洗選加工的原煤、塊煤,在燃燒過程中未采取任何環保控制手段,因此冬季供熱期間大量民用煤燃燒排放是造成冬季城市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報記者曾通過實驗發現,每燃燒一噸散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供熱企業所用優質煤并經處理后產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23.5倍,其一個供暖季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整個濟南熱企一個供暖季排放量的5倍之多。
為此,濟南市也提出了煤炭清潔計劃,確定從2016年開始將在濟南城區全部推廣優質型煤,非優質型煤禁止在城區銷售和燃燒。同時,還將逐步在農村地區推廣優質煤,逐漸減少非優質型煤的使用量直至退出散煤市場。這意味著傳統的土暖氣將逐漸被取締。
不用土暖氣,冬天怎么辦?集中供暖能擴容到這些使用土暖氣的居民家里嗎?記者從濟南供熱主管部門了解到,濟南市今年計劃新增供熱面積600萬平,力爭達到1000萬平。即便這樣,也不能實現集中供暖全覆蓋。濟南至少還有2800萬平米的供熱缺口。要解決這些居民的用熱,只能依靠新能源供暖,同時政府也將出臺購買潔凈型煤財政補貼標準、購買新型爐具一次性財政補貼標準,讓更多居民環保過冬,溫暖過冬。 來源: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