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傳統化石能源對環境造成的壓力有目共睹,能源轉型迫在眉睫。“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與太陽能熱利用相關的“儲能與分布式能源”被列入“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推進的百大工程。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胡潤青表示,經過多年快速增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熱市場,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服務體系也已經初步建立。繼民用零售市場之后,工程市場將成為下一步推動光熱產業供給側升級的主力軍。
在能源結構調整和供給側升級的背景下,中國和丹麥兩家太陽能光熱巨頭經過兩年多的磨合,終于牽手成功。近日,日出東方[2.26% 資金 研報]與丹麥阿康桑馬克宣布合資公司在華成立,合資公司未來的發力點,將聚焦于中國大型太陽能熱力工程和太陽能跨季節采暖(即把春、夏、秋三季的能源儲存起來供冬天采暖、用熱)。據悉,日出東方是國內最大光熱生產企業,市場占有率一家獨大;阿康桑馬克是丹麥最大的區域供熱和工業應用公司,主要服務于歐洲和美洲市場,其大型太陽能系統占歐洲80%的市場份額。
作為日出東方旗下的核心企業, 四季沐歌被視為這場跨國聯姻真正的幕后推手。集團公司總裁李駿表示,四季沐歌將與阿康桑馬克在太陽能跨季節采暖,以及大型太陽能系統的設計施工、技術創新、產品線完善等太陽能熱利用工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據專家介紹,太陽能跨季節采暖對于兩類地區有著特殊意義。一個是空氣質量有待改善的地區,太陽能跨季節采暖在一定程度上可實現對燃煤的替代,降低排放;另一個是南方地區,使用太陽能跨季節采暖是解決其供暖問題的突破性方案。
然而,與國外成熟的太陽能采暖市場相比,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商業化運營并不成熟。阿康桑馬克已擁有超過25年的大型太陽能采暖工程經驗,在工程結構設計、儲熱技術、熱能傳輸等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其精密的工程設計可提升20%集熱效率,而且系統運行穩定,熱價低廉,在歐洲運行的項目都已商業化運作。據介紹,太陽能跨季節采暖熱價已經可以折合到0.05元/MJ(兆焦),其經濟性已經接近國內燃煤的能源價格。
來自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未來10年我國太陽能熱利用工程的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元。“以當前太陽能集熱面積4.5億平方米計算,2020年要實現8億平方米近乎翻倍的擴容,單靠零售市場很難實現,離不開工程市場的發力。”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主任張曉黎說,“但工程市場對產品、技術、服務的需求遠遠高于民用市場”。在歐洲,太陽能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在熱水、熱能、熱電的能量轉換過程中,已經實現與常規能源的高效互補和替代。據測算,區域性太陽采暖工程要比個體家庭太陽能熱利用效率高4至6倍。“工程市場的利好正在顯現,太陽能熱水、采暖將成企事業單位降低能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的主動選擇。”李駿說。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