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折合成標準煤約為43億噸。其中,建筑能耗約占總能耗的20%-30%,這相當于30-40個三峽一年的發電總量。除此之外,每一采暖季CO2排放量達26億噸,約占總排放量的20%。利用好低品位能源和工業廢熱,實現清潔能源的循環利用是解決現有問題的最佳途徑。能源變革,刻不容緩!” 青島科創藍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榮華在清潔能源供熱供冷技術與產業交流會上提到。
2016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由2015年的12%上升到15%,煤炭消費比重要控制在58%以內。李克強總理于2015年也向世界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不論是從接連出臺的政策還是逐步打開的市場,這對清潔能源供熱的普及推廣無疑是重大利好。然而,近幾年才開始被市場關注的清潔能源供熱技術是否足以“挑起大梁”?其可靠性依然面臨考驗。
污水源熱泵系統或取代燃煤供熱
如今市場認可度最高的清潔能源供熱供冷技術以燃氣為主。但天然氣與煤炭同屬化石能源,受制于其不可再生性,未來還是要以其他能源作為替代。此外,基于熱泵技術開發的空氣源、水源、地源熱泵系統亦有后來居上之勢,業界逐漸意識到,采用熱泵技術,開發具有可再生性的清潔能源供熱供冷系統意義重大。
“目前北方城鎮民用建筑中70%采用集中供熱方式采暖,其余為分散采暖或無采暖設施。我國每年產生污水800億噸,作為與建筑物同位產生的優質熱源,如果使用污水源熱泵系統,可以為城市25%的建筑物供熱,并為我國節省年0.75億噸標煤的能耗。”吳榮華在會上說。
相比現有的燃氣、地源及空氣源熱泵、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系統等清潔能源技術,污水及地表水源熱泵系統在節能效果、初投資和運行成本等方面更具優勢。
通過水泵把污水抽送到換熱器,提取5°至8°的熱量,完成換熱后污水不作任何處理退回干渠,另一方向,中介水在換熱器和機組之間循環,將換熱器提取的熱量輸送至機組,機組運轉將末端水加溫至50°左右,輸送入戶。 整個設備運行過程實現了溫室氣體及污染物的零排放。
實際上,早在2003年,時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的吳榮華、孫德興帶頭的科研團隊就完成了第一代污水及地表水源熱泵的研發。經歷十余年的技術革新與市場錘煉,先后攻克了防堵防垢、熱泵提效以及自清洗等技術難點,形成專利池。科創藍現擁有以疏導式換熱技術與裝備為核心的成熟而完整的技術和產品體系。
據了解,科創藍近期完成了凝固熱以及多源耦合式供熱供冷系統的研發,其產品已在試運行階段。
污水源供熱的“經濟賬”
成熟可靠的清潔能源供熱技術屈指可數,這其中能夠將建設及使用成本控制在傳統供熱方式之下的更是鳳毛麟角。
科創藍董事長遲芳告訴記者,“污水及地表水源熱泵系統初投資僅占燃煤供熱的60%左右,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以公司承接的‘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為例,項目計劃以污水、地表水及土壤等熱泵新能源為膠州市90萬㎡的住宅提供惠民供熱系統。憑借產品的成本優勢,可實現減免居民采暖費達15%,提高室內溫度至20-22度,實現惠民供熱。”
在實際應用當中,得到的用戶反饋亦印證了污水源熱泵技術的節能性。西安利君未來城是目前科創藍規模最大的民用住宅污水源熱泵項目。總建筑面積180萬平米,一期項目25萬平米的供熱范圍初投資僅為2200萬元。目前,設備已穩定高效運轉度過第一個采暖季。經測算,污水源熱泵為利君未來城年節約運行成本達100余萬元,年節省標煤130噸,減排二氧化碳300余噸。西安水務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曲國慶介紹道。
今年初,科創藍(股票代碼:835968)正式完成新三板掛牌,進軍資本市場。隨著分層方案的出臺和各項機制設計的不斷完善,新三板將為中小型清潔能源及技術企業更好的拓寬資金來源和資本運作空間。普華永道不久前發布的《中國清潔能源及技術行業2016年第一季度投資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國內清潔能源及技術行業投資活動在2016年第一季度保持活躍,有46家清潔能源及技術企業掛牌新三板,科創藍正是其中一員。
海水源熱泵助推海洋經濟
相比內陸城市污水及江河湖水資源有限,沿海地區依托廣袤海域,擁有用之不竭的天然熱源。
遲芳說,“沿海地區的海水源熱泵普及將是科創藍接下來布局全國市場的重中之重。此外,除了沿海城市的民用住宅及大型公建將側重海水源應用,科創藍有計劃在海上船運、海上石油作業平臺以及海洋牧場等特種領域嘗試推廣海水源熱泵供熱供冷系統。” 來源:齊魯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