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中國男子游泳選手孫楊在200米自游泳決賽中惜敗給澳洲選手霍頓。本來,在競技場上誰輸誰贏都屬正常,但澳大利亞選手霍頓卻一次次對孫楊出言侮辱稱孫楊是服用禁藥的騙子。之后接受澳媒采訪時稱這是針對孫楊的“心理戰術”。霍頓攻擊孫楊引來很多的網友的不滿,紛紛批評霍頓。就連在開幕式進場解說時,對菲律賓代表隊做出沉默應對的白巖松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白巖松大罵霍頓是一個混蛋的金牌選手,稱其超越了混蛋的底線。
對此事件,筆者始終認為:“我雖不贊成你的臟話行為,但我誓死捍衛你‘胡說八道’的權利”。
其實,上述“段子”中霍頓的“心理戰術”,在中國供暖行業并不少見。在中國供暖行業,對某個領域的技術或工藝尚未研究明白就涌入這一行業的例子屢見不鮮:10年前跟風生產溫控器、分水器和輔材,5年前跟風生產地暖管、壁掛爐和各類閥門,現在跟風生產凈水、新風系統或空氣凈化器……而跟風的結果,無非就應了上述的“心理戰術”。結果往往是存在技術或工藝瑕疵或缺陷的產品進入市場,進而被安裝到用戶家中,給用戶和行業埋下了一顆顆“定時炸彈”,最終使行業尚在發展初期便陷入低價、低質競爭的惡性循環。
這種競爭助漲了“痞氣”之風,扼殺了創新精神,讓行業發展越來越迷茫。
傍大款、用劣材、加偽裝、少分量……伴隨中國供暖行業高速發展,巨大的利益誘惑促使越來越多的人懷有“不良心理”投機于供暖行業。
這種“不良心理”在地暖系統中的分集水器領域并不少見。為此,筆者特意為大家“揭露”3條分集水器產品在生產環節慣用的“心理戰術”。
1.材質偷梁換柱較普遍。目前我國地暖系統中分集水器以銅質居多,而銅的選材與分集水器整體性能有很大關系。這好比含金量一樣,千足金和18K金表面上看成色區別不大,但實際價格卻差別很大。那些銅含量比較低的材料每公斤可能也就值30多元人民幣,而銅含量較高的銅材料每公斤至少值40多元人民幣甚至更高,成本差別很大。但專業人士都知道,分集水器產品的含銅量越低脆性越大,防腐性能也越低且容易開裂。同時,含銅低的分集水器中的磷、硫、鉛等雜質的含量往往都超標,不環保。另外,所用配件如密封圈、彈簧等基礎材料的用量雖小,但如果彈簧的彈力和剛性不足、密封圈的彈性不足,都會給采暖系統帶來安全隱患。
2.用銅短斤少兩。銅分集水器同樣存在短斤少兩的現象。一些不法廠家為降低成本或者實現低價搶單的目的,干脆直接在用銅重量上做手腳。比如,銅管要求壁厚3.5毫米,有的廠家只做到2.0毫米甚至更薄,這會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
3.生產工藝有差別。目前生產銅分集水器的門檻并不高,但要批量生產出高品質的銅分集水器,需要的設備投資卻很大。但有的不法廠家用幾萬元人民幣的廉價生產線,依靠人工焊接拼裝相關產品。由于這種方式對設備技術要求低,被很多生產廠商所青睞。閥類生產企業甚至是一般的機械類制造企業,只要具備加工能力,都可以生產出此類分集水器。這種分集水器一般價格便宜、做工粗糙,在北方工程市場用量較大,但在產品精度方面與采用全自動生產線生產的產品有很大差異。比如,有的不法廠家螺紋工藝不標準,精度控制不嚴格、配合不達標,導致產品密封效果受影響,容易留下漏水等安全隱患。
事實上,上述供暖行業的“心理戰術”可以歸結為一點——急功近利。在工匠精神獲得國家層面肯定的今天,中國供暖行業要重塑工匠精神,必須讓“跟風”現象和“偷工減料”無容身之地,讓創新成為行業主流氛圍,讓工藝和服務的革新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根本力量。所以想要避開供暖圈里的“霍頓”頭銜,必先去除急功近利的心態,倡導誠信經營,更好做大做強行業。 來源:中國地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