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工人在和平新村小區焊接供暖管道。 記者郭堯 攝和平新村小區位于和平路與山大路路口西北方向,地處繁華地段,卻是一個供暖孤島。五六年來,小區居民多次向供熱部門申請加入集中供暖,卻因換熱站選址等問題一度卡殼。18日,記者從濟南熱力獲悉,經多個單位協商,今冬該小區內900戶居民將告別土暖加入集中供暖。
18日下午,和平新村小區內一臨街居民樓旁,幾名工人站在商戶頂棚上焊接通往居民家里的供暖管道,“11月15日正式供暖前肯定能鋪好管道,讓居民家里及時用上暖氣。”
聽到施工人員肯定答復,每天都在“監督”工人施工的居民李先生把心放到肚子里。30多年來,李先生和老伴感覺冬天的時間最漫長。“房子里沒暖氣,剛開始在家里燒蜂窩煤取暖,取暖質量不高,還經常弄得家里一層灰。”今年70多歲的李先生還清楚記得,幾年前氣溫低至零下8攝氏度,半夜里,他從冰冷的被窩里爬出來,將熄滅的土暖爐子重新點著。
和平新村小區大多是30年前建設的老居民樓,共有22棟,供暖面積約38000平方米,900戶居民,屬于早期的開放式小區,建設時沒有配套供熱。
每年供暖季前,李先生看著自家樓院附近居民樓都陸續張貼了繳費和供暖通知,“就隔著一堵墻,我們這邊就供不上暖。”據介紹,目前小區內22棟樓均暫未加入集中供暖。小區內有部分已供暖的居民樓也都是建設伊始就由產權單位實施的,未供暖的則屬于歷史遺留問題。
2013年,負責該片區供熱的濟南熱力在山大路鋪設管網時,在該小區東側預留了分支;2015年,歷山東路敷設管網時在該小區西側也預留了分支,山大路管網和歷山東路管網均能滿足該小區的用熱需求。“早在3年前,小區居委會就牽頭組織申請加入集中供熱,可因該片區樓座多,面積大,小區情況比較復雜,換熱站選址始終定不下來,小區一直沒用上暖氣。”一濟南熱力相關負責人說。
18日下午,和平新村小區北側一車庫內串聯并接了粗細不一的管道。三四名供熱施工工人在進行焊接工作。“今年年初,在街道辦和居委會及相關部門協調下,把原先的車庫改建成了一座供暖換熱站。”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片區附近現有水利廳換熱站已滿負荷,考慮到該小區居民樓較多,情況復雜,要徹底解決該小區供熱,總共新建設了兩座換熱站。目前小區居民開戶手續已辦理完畢,并繳納了各項相關配套費用,工程施工已接近尾聲。 來源: 濟南時報(濟南)18日下午,和平新村小區內一臨街居民樓旁,幾名工人站在商戶頂棚上焊接通往居民家里的供暖管道,“11月15日正式供暖前肯定能鋪好管道,讓居民家里及時用上暖氣。”
聽到施工人員肯定答復,每天都在“監督”工人施工的居民李先生把心放到肚子里。30多年來,李先生和老伴感覺冬天的時間最漫長。“房子里沒暖氣,剛開始在家里燒蜂窩煤取暖,取暖質量不高,還經常弄得家里一層灰。”今年70多歲的李先生還清楚記得,幾年前氣溫低至零下8攝氏度,半夜里,他從冰冷的被窩里爬出來,將熄滅的土暖爐子重新點著。
和平新村小區大多是30年前建設的老居民樓,共有22棟,供暖面積約38000平方米,900戶居民,屬于早期的開放式小區,建設時沒有配套供熱。
每年供暖季前,李先生看著自家樓院附近居民樓都陸續張貼了繳費和供暖通知,“就隔著一堵墻,我們這邊就供不上暖。”據介紹,目前小區內22棟樓均暫未加入集中供暖。小區內有部分已供暖的居民樓也都是建設伊始就由產權單位實施的,未供暖的則屬于歷史遺留問題。
2013年,負責該片區供熱的濟南熱力在山大路鋪設管網時,在該小區東側預留了分支;2015年,歷山東路敷設管網時在該小區西側也預留了分支,山大路管網和歷山東路管網均能滿足該小區的用熱需求。“早在3年前,小區居委會就牽頭組織申請加入集中供熱,可因該片區樓座多,面積大,小區情況比較復雜,換熱站選址始終定不下來,小區一直沒用上暖氣。”一濟南熱力相關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