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介紹了三年來全市發展改革部門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情況。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推進,2014年以來,北京市關停退出企業1341家,全市常住人口連續兩年增量和增速保持“雙下降”。

三年疏解商品交易市場375家
近年來,北京市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2014年發布了全國首個《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目錄實施以來,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數累計達1.6萬件。同時,北京市還制定了重點領域跨年度疏解方案和年度疏解計劃,三年來全市累計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341家,調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場375家。
“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推進,本市常住人口連續兩年實現增量和增速‘雙下降’,北京在用更少的人支撐著更高質量、更大總量的經濟增長。”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表示。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今年7月,全國首個區域性全面創新改革方案《京津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獲得了國家正式批復。據悉,北京市相關方案也緊跟出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提速,京津冀三地將在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進行深度融合。
數據顯示,2016年1月-9月,北京企業對天津、河北企業投資的認繳出資額分別達到684億元、871億元,同比增長60%和1.14倍。此外,盧彥還介紹,城市副中心工作中行政辦公區建設也進展順利。
346天建成分區域差別價格政策
盧彥介紹,為了引導資源有效配置,北京市開始制定多樣化的差別價格政策,先后在非居民用氣、用熱、用水、用電等領域實行城六區和其他區域差別化價格政策。
2015年11月20日,施行非居民用氣和用熱差別化價格政策;今年5月1日,推出非居民水價區域差別政策;今年11月1日開始,非居民用電實施區域化差別價格政策……“僅用346天,就建立起了完整的分區域差別價格政策體系。”盧彥表示。
通過測算,一家有2000個床位、建筑面積在20萬平米左右的醫院,如果到郊區發展,水電氣熱四方面的能源支出每年可以節約成本200萬左右;一家15萬平米左右的零售型商貿企業,可以節約150萬元左右;而一所40萬平米左右、5萬學生的學校,成本可以節約200萬左右。
■ 看點
煤炭消費五年壓減一半以上
在治理環境方面,北京市從2014年開始建立覆蓋主要污染物的排污收費政策,大幅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實行“減排減半、超標加倍”的差別收費政策。目前,全市1200多家企業因排放未超過市級規定標準的50%,其排污費享受減半的政策,300多家企業因超標加倍收費。
通過實行“居民出小頭、政府出中頭、企業出大頭”的投資政策,以及居民“煤改電”峰谷電價政策等,形成政府、企業、居民的成本共擔機制,加快推進能源結構向清潔高效轉型,減少煤炭消費的污染排放。
北京地區用五年時間壓減了一半以上的煤炭消費,煤炭消費總量從2010年的2600萬噸下降到2015年的1165萬噸,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9%降至2015年的14%左右,天然氣、電力等優質能源消費比重從71%提高到86%左右,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基本建成。綜合測算,能源系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排放分別比2010年下降了35.8%、14.7%和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