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集中供熱項目引入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實現了百姓、政府、企業三方共贏,解決了供暖的諸多陳舊問題。
甩掉財政包袱,政府受益。
在引入PPP模式前,橋西區供熱系統一直由國有供熱企業承擔運營,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存在弊端,公共服務水平不高且效率低,企業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采用PPP模式后,政府與北京源通熱力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公司,并以4.15億元的價格向新公司出讓了25年的經營權,政府在新公司中占股10%,經營期限屆滿后,項目公司將項目資產無償移交政府。中國供熱信息網了解到項目簽約后,轉讓費用償還了企業的部分債務,減輕了政府的債務壓力。同時,項目需要后續投資7700萬元完善配套設施的任務也全部交由項目合作方完成。

經濟效益好轉,企業受益。
新公司成立后,針對現有鍋爐房的二級泵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采用一次網流量適時調節專利技術,保證了適時按需供熱,并節約了65%的一網循環泵耗電量。同時,公司運用鍋爐煙氣冷凝熱回收技術,保證了鍋爐廢熱的充分利用,使鍋爐的實際運行效率達到83%。經過去年一個采暖期的運營發現,在供熱面積增加20%的情況下,用煤量減少20%,用電量減少50%,用水量減少30%,僅節能降耗一項,公司每年就可增加收益20%。
供暖質量提升,居民受益。
提升市民對供暖的滿意度是橋西推動該項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公司成立后,對原有的供熱管道線路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提升,尤其是對老舊小區和棚戶區的改造,讓更多人告別了嗆人的煤爐,用上了干凈清潔的暖氣。全區的供暖效果較以前也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用戶室內平均溫度由往年的19.3度提高到21.4度。此外,在項目合同期的25年內,居民每年都可享受到免費提前一周供暖和推遲一周停暖的福利。 來源:中國供熱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