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霧霾四起時,濟南的城中村——中井莊一片安靜。高出屋頂的煙筒往外吐著白煙,飄不多遠就消散在霧霾中。村子四周如今已是高樓林立,這里的數千人口依舊靠著煤炭和木柴取暖做飯,他們沒有更多的選擇,也逐漸習慣了這種生活。
“沒辦法
不燒煤不行”
20日中午,記者來到中井莊,村里的房子大多是兩層小樓,高低錯落分布十分密集。
“村子沒有通暖氣,大部分都是燒煤取暖。”蔣大爺租的房子也就十來平,一個冬天至少要燒一噸煤,花費五六百。據了解,中井莊大約有五百戶村民,本村村民近兩千,流動人口兩千多。入冬以后,幾乎家家燒煤取暖,村子里四處彌漫著一股刺鼻的味道。
中午時,街邊幾戶人家的煙囪在冒著煙,這是村民在爐子上做飯。村民說,“一般白天都出門了,家里燒煤的不多,到了晚上六七點鐘,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點爐子。”
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家里樓上樓下四間屋子都用爐子供暖,一個月就要燒一噸煤,一個冬天燒三噸多。老人條件也一般,用的是兩毛多一斤的煤,一個冬天要花上一千五百多元錢。
有村民說,要保證室溫二十多度,一百多平米的空間就要燒三噸多的煤。“昨天一天就燒了一百多斤。”該村民說,一噸煤近七百塊錢,一冬天要花三千多元取暖。比起集中供暖,燒散煤顯然不劃算。
今年冬天以來,村里曾有新能源煤售賣,但僅有少數村民買,多數人還是用的普通煤??粗斕斓撵F霾,村里另一位村民稱燒煤確實有污染,但“沒辦法,不燒也不行,我家里有孩子,上面還有老人”。
條件不好的租戶
撿木柴燒水取暖
當天中午,一家小賣部的老板正在燒柴做飯。相比于燒煤,燒柴產生的煙霧和煙味更大。“用不起煤塊,開個小店,平時都不燒煤,晚上不在這住,家里也不燒,回去就躺被子里。”
記者在探訪時,正好遇到租戶郭先生點木柴燒水。火盆里幾片木板有氣無力地燒著,他則在一旁扇風,煙霧在風中散開?;鹈缤饋砗?郭先生再放上水壺。
郭先生老家在菏澤,來濟南已有六七年,他已習慣了沒有爐子的冬天。“店里的門老開著,燒了也沒效果,晚上燒又覺得沒必要,不舍得。”郭先生的門口堆著不少木柴,主要用來燒水,“木柴不耐燒,取暖得不停地加,忙活的時候根本沒空。”
在郭先生這樣的家庭中,木柴很受歡迎。郭先生家的木柴就是他老婆從干保潔的單位撿來的,村里還有人會專門到工地上撿木頭。對經濟拮據的租戶來說,他們就靠這些木柴取暖過冬,燒水洗衣做飯。
“燒木柴的都是家里條件不好的。”郭先生也渴望能夠住進樓房,不過,他做的是小本生意,妻子干保潔工資也不高,他自知實現這一愿望有些困難。
民用燃煤
貢獻約一成多PM2.5
據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編制的《中國采暖爐具行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消費煤炭約38億噸,其中民用煤炭約為3億噸。雖然民用煤炭不到總量的10%,但是農村地區基本是分散式燒煤,更沒有環保處理措施,低空直接排放,對空氣的污染非常大。
據報道,在2016第六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上,眾多業內人士表示,一噸散煤燃燒排放相當于電廠燃煤五到十噸排放的污染物。
粗略估算,中井莊有千戶左右村民,按照每戶一冬燒兩噸煤來計算,全村冬季大概燒兩千多噸煤。而在2015年年底,像中井莊這樣的城中村,濟南還有333個正在或尚未實施改造。濟南市環保局的數據顯示,濟南市散戶燃煤約每年200萬噸,其中市區散戶燃煤預計每年40萬到50萬噸。
據環保部門發布的數據,2015年濟南大氣PM2.5來源中,燃煤污染占到29%,這其中民用燃煤污染又占到55%。這樣說來,民用燃煤對PM2.5的貢獻率在15%左右。
清潔能源難推廣
村民盼望早日改造
目前推行煤改氣、煤改電或集中供暖是替代燃煤的主要途徑。不過,在中井莊,考慮到經濟成本,幾乎沒有村民使用電暖器,這也是新能源難以推廣的原因所在。
“這些墻沒有保溫層,冬冷夏熱,保溫效果不好,還經常返潮。”村民希望能像鄰村那樣進行整體改造,解決燃煤、衛生等諸多問題。“旁邊的村十多年前就改造完了,我們位置不錯,但一直沒什么動靜。”
距離中井莊僅有一墻之隔,就是下井莊片區。這里早已經開發,高檔住宅一棟挨著一棟,社區公園、教育場所、社區門診、菜市場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小區里干凈整潔,集中供暖也不是問題。
而中井莊卻是另一番景象。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房租便宜,大量流動人口涌入該村。一間屋普遍在兩百元左右,很多在周邊打工、做買賣的人來這里租房子,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改造出租屋收租。
今年夏天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政府要加快中井莊舊村改造,把中井莊打造成濟南CBD的后花園。“等改造了,最起碼我就不用冬天提煤、劈柴火了,也不用聞煤油子味兒了!”村民都在盼望舊村改造。 來源: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