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霧霾嚴重,燃煤污染是首要原因。如果用地熱代替三分之一或一半燃煤來給城市供熱,就會使冬季空氣污染狀況大為改觀。”1月17日,在年前的省兩會政協分組專題討論會上,長安大學教授馬致遠的建議得到了在座省領導的高度重視,而“煤改熱”也已被寫入2017年省政府工作報告。
2月8日,《人民日報》報道,“十三五”時期我國加快開發利用地熱能。日前,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土部聯合印發了《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規劃所列重大項目布局中,建設水熱型地熱供暖重大項目選擇的地點就包括有咸陽)。2月10日有媒體報道,根據《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我省將重點開發西安、咸陽等市區水熱型地熱資源。
那么,當前我省地熱資源利用狀況如何?近日,華商報記者來到長安大學,對馬致遠教授做了專訪。
供暖及工業石化類燃料排放是冬季霧霾罪魁禍首
記者:冬季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馬致遠:研究表明,我省冬季偏穩的氣候條件、相對封閉的關中自然地理條件、關中城市群密集性高大建筑的城市效應,是霧霾發生的外在因素,導致形成霧霾“自產自銷”。而霧霾產生的內因以石化類燃料的排放、汽車尾氣及揚塵等人為因素為主。關中是陜西重要工業基地,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容量不足,城市群周邊電廠及能源化工相關高耗能企業和全國平均情況相比比例偏高,燃煤排放比例較大。盡管汽車尾氣及揚塵對冬季霧霾的貢獻不容忽視,但冬季供暖及工業石化類燃料排放是冬季霧霾的罪魁禍首。
我省冬季供暖能源主要以石化類燃料尤其是燃煤為主。據初步統計,西安市目前有30家集中供熱企業,其中兩家采用燃煤天然氣的燃料鍋爐模式,其余均采用燃煤鍋爐。相關部門做過多方努力,曾試圖以天然氣替代燃煤,終因阻力過大未能如愿。治霾的根本是治源頭,治源頭的根本是改變能源結構。我認為從我省實際情況出發,可以加大地熱供暖力度,以地熱供暖部分取代燃煤供暖,遏制石化燃料對冬季霧霾影響的問題。
地熱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關鍵問題是回灌
記者:地熱供暖有什么優勢?技術上是否成熟,難度主要在哪里?
馬致遠:風能及太陽能均受氣候條件限制,而地熱資源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其能量巨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中深層水熱型地熱開發并不是新技術,但要開發地熱能必須要有回灌。一是因為關中的中深層地熱水只在秦嶺山前有有限的補給,回灌才可保持持續開發;二是因為中深層地下水的化學成分復雜,含有氟、硼、偏硅酸等高礦化物質,隨意排放會造成污染。
在世界范圍內,這項技術幾十年前就有了,比如美國、冰島、法國早就采用了地熱供暖。在我國,天津、北京已經達到有立法保障的成熟階段,而西安目前還處于初步嘗試階段。關中盆地的地熱能比北京、天津還要好,是全國水質、水熱、水量最好的中深層地熱資源之一,但由于觀念問題,一直沒有開采。如果西安的建筑有三分之一或一半采取地熱能供暖,必然會使冬季空氣污染狀況大為改觀。
尚無證據證明中深層地熱利用會帶來地面沉降
記者:聽說西安有個別小區使用地熱供暖,有的后來不用了,說是嫌電費高,另外聽說前期投入很大?
馬致遠:個別小區采用的地熱供暖屬于淺源熱泵技術,這和中深層地熱利用并不一樣,前者給一個小區供熱,后者可給一大片城區供熱。咸陽采用的就是中深層地熱水供暖,屬于自然回灌,不用加壓,不存在耗電量高的問題。使用任何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都要用電,但和完全以電代燃煤相比,用電量要小得多。至于投資,前期肯定需要一定的投資成本,但后期運行效益良好。
記者:使用深層地熱供暖有沒有風險,比如會不會帶來城市地面沉降的問題?
馬致遠:沒什么風險。淺層地熱井深在200米以內,過多開采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地面沉降。中深層水熱型地熱井深在1000米到4000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證明會導致地面沉降。只要及時回灌,就沒有什么問題。
關中地熱資源得天獨厚 但開發力度極不均衡
記者:關中地熱資源如何?當前開發利用情況如何?
馬致遠:我省關中地區深部地下熱水資源得天獨厚,水量大、水溫高、水質優、儲量豐,令國內其他城市艷羨,但開發力度極不均衡。在關中城市群,咸陽市地熱供暖已接近40%,地熱尾水回灌率基本為100%,而我省包括西安在內的其它城市地熱供暖率近乎為零。
截至目前,咸陽市已成功開采地熱井101眼,其中包括回灌井7眼,其中最大穩定回灌量達114m3/h,地熱水的90%均用于供暖。其中武功縣城區已全部拆除燃煤鍋爐,地熱供暖面積已達60萬余平方米,成為陜西省唯一的“無煙”縣城,有效改善了環境。
對比咸陽,我省關中城市群其他城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模不大,僅以旅游休閑為主,基本沒有開展地熱供暖,寶貴的地熱資源被大量閑置。
呼吁十年 終于看到寫進省政府工作報告
記者:您為這個建議呼吁了多長時間?您覺得應該如何來推進?
馬致遠:在這個領域做研究的人不多。對治霾來說,這是治本的事。我從西安市政協到陜西省政協,已經提了10年了,終于看到寫進了省政府工作報告。希望政府職能部門加大對地熱供暖的資金投入,盡快在關中城市群提高地熱供暖的比例,讓大自然賦予我省人民的熱水盆子在治污減霾中發揮應有作用。
在推進地熱代煤方面,我建議成立省、市新能源開發利用辦公室,爭取研發基金,加大對地熱供暖及尾水回灌基礎工作的資金投入;在關中城市群開展深層地熱資源采灌結合試驗,盡量實行一采一灌的對井開采模式;重視對咸陽市深層地熱供暖扶持力度,將其打造成全國性地熱供暖的示范市,帶動關中城市群地熱供暖水平有計劃逐年推進;組織專家學者對西安回灌可行性進行研究探討,盡快將西安城區地熱供暖提上議事日程。 來源:華商網









